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理论基础及文献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复杂系统理论 | 第15-17页 |
·复杂系统理论在组织领域的研究 | 第17-18页 |
·工程组织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文献总结 | 第21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大型工程组织系统及其复杂性 | 第26-45页 |
·工程组织概述 | 第26-28页 |
·工程组织系统 | 第28-35页 |
·工程组织系统属性 | 第28-30页 |
·工程组织系统要素 | 第30-31页 |
·工程组织系统结构 | 第31-35页 |
·工程组织系统功能 | 第35页 |
·大型工程组织的系统复杂性 | 第35-43页 |
·组织复杂性的来源 | 第36-38页 |
·大型工程组织系统的结构复杂性 | 第38-40页 |
·大型工程组织系统的行为复杂性 | 第40-42页 |
·大型工程组织系统的认知复杂性 | 第42-43页 |
·大型工程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SOS视角下的大型工程组织体系及其绩效测量 | 第45-67页 |
·SoS的内涵 | 第45-48页 |
·大型工程组织的SoS特征 | 第48-49页 |
·大型工程组织体系的描述与构建 | 第49-55页 |
·大型工程组织体系的概念图 | 第49-51页 |
·大型工程组织体系的构建内容及原则 | 第51-55页 |
·大型工程组织体系的层级嵌套结构 | 第55-58页 |
·考虑层级涌现效应的体系绩效测量建模 | 第58-65页 |
·模型建立 | 第59-62页 |
·应用算例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基于NK模型的大型工程组织的系统适应性分析 | 第67-83页 |
·大型工程组织系统适应性概述 | 第67-69页 |
·组织适应性的涵义 | 第67-68页 |
·大型工程组织的系统适应性 | 第68-69页 |
·大型工程组织系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 第69-71页 |
·外部因素 | 第69-70页 |
·内部因素 | 第70-71页 |
·大型工程组织系统适应行为类型 | 第71-72页 |
·自组织行为 | 第71-72页 |
·他组织行为 | 第72页 |
·不同适应行为下大型工程组织系统适应度的演化 | 第72-82页 |
·适应度景观与NK模型 | 第72-75页 |
·工程组织系统的适应度景观 | 第75-76页 |
·大型工程组织系统适应度演化的仿真分析 | 第76-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基于协同论的大型工程组织协同平台及其管理机制 | 第83-111页 |
·协同管理与组织协同 | 第83-84页 |
·大型工程的组织协同机制分析 | 第84-88页 |
·大型工程组织协同的动因 | 第84-86页 |
·大型工程组织协同的序参量 | 第86-88页 |
·大型工程的组织协同平台 | 第88-94页 |
·组织协同平台的内涵及功能 | 第89-91页 |
·组织协同平台的结构 | 第91-92页 |
·组织协同平台的运行机制 | 第92-94页 |
·管理协同机制的仿真分析 | 第94-110页 |
·问题描述 | 第94-95页 |
·仿真模型构建 | 第95-9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99-109页 |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大型工程组织文化协同策略 | 第111-130页 |
·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 | 第111-114页 |
·大型工程组织协同的障碍 | 第114-116页 |
·工程管理团队之间的协同障碍 | 第114-115页 |
·工程参建者之间的协同障碍 | 第115-116页 |
·大型工程组织文化协同策略分析 | 第116-120页 |
·大型工程组织文化层次 | 第116-117页 |
·基于系统思考的文化协同策略分析 | 第117-120页 |
·大型工程组织文化协同策略的实施 | 第120-129页 |
·基于信任的伙伴关系 | 第121-123页 |
·深度分享的工程愿景 | 第123-124页 |
·跨组织“团队”学习 | 第124-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3页 |
·主要结论 | 第130-132页 |
·研究展望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