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六种苔类植物化学成分分离、羽苔素G的全合成及生物活性

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20页
符号说明第20-21页
第1章 苔类植物中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综述)第21-45页
   ·苔类植物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第22-29页
     ·桉烷第22-24页
     ·香橙烷和开环香橙烷第24页
     ·花侧柏烷和剪叶苔烷第24-26页
     ·草蒲烯烷第26-27页
     ·杜松烷和紫穗槐烷第27-28页
     ·绿叶苔烷第28-29页
   ·苔类植物中的二萜类化合物第29-36页
     ·克罗烷和开环克罗烷第29-31页
     ·壳梭胞烷第31-32页
     ·朵拉比烷第32-33页
     ·贝壳杉烷和开环贝壳杉烷第33-34页
     ·半日花烷第34-36页
     ·绰奇烷第36页
   ·苔类植物中的倍半萜和二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第36-40页
     ·抗微生物第37-38页
     ·抗肿瘤第38-39页
     ·昆虫拒食第39页
     ·植物生长调节第39-40页
   ·结语第40页
 参考文献第40-45页
第2章 全缘广萼苔化学成分研究第45-59页
   ·前言第45-46页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46-50页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确定第50-51页
   ·细胞毒活性第51-52页
   ·实验部分第52-55页
     ·药材采集和鉴定第52页
     ·主要测试仪器第52-53页
     ·溶剂和试剂第53页
     ·层析系统和显色剂第53页
     ·提取和分离第53-54页
     ·细胞毒性实验第54-55页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55-56页
   ·化合物1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第56-57页
   ·总结和讨论第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第3章 斯氏合叶苔化学成分研究第59-87页
   ·前言第59-63页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63-71页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确定第71-73页
   ·化合物8和11的甲基化衍生物制备第73页
   ·克罗烷型二萜的化感活性第73-74页
   ·实验部分第74-78页
     ·药材采集和鉴定第74-75页
     ·主要测试仪器第75页
     ·溶剂和试剂第75-76页
     ·层析系统和显色剂第76页
     ·提取和分离第76-77页
     ·化感活性实验第77-78页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78-83页
   ·总结和讨论第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第4章 鳞叶拟大萼苔化学成分研究第87-137页
   ·前言第87-91页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91-119页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确定第119-120页
   ·克罗烷型二萜的生物衍生途径第120-121页
   ·实验部分第121-125页
     ·药材采集和鉴定第121-122页
     ·主要测试仪器第122页
     ·溶剂和试剂第122-123页
     ·层析系统和显色剂第123页
     ·提取和分离第123-125页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125-131页
   ·化合物24,27,28,和34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第131-133页
   ·理论和计算部分第133-134页
   ·总结和讨论第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7页
第5章 齿叶耳叶苔化学成分研究第137-151页
   ·前言第137-138页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138-142页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确定第142-143页
   ·实验部分第143-146页
     ·药材采集和鉴定第143-144页
     ·主要测试仪器第144页
     ·溶剂和试剂第144页
     ·层析系统和显色剂第144-145页
     ·提取和分离第145-146页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146-147页
   ·理论和计算部分第147-148页
   ·总结与讨论第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1页
第6章 尖瓣光萼苔(东亚亚种)化学成分研究第151-162页
   ·前言第151-152页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152-154页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确定第154-155页
   ·实验部分第155-158页
     ·药材采集和鉴定第155页
     ·主要测试仪器第155-156页
     ·溶剂和试剂第156页
     ·层析系统和显色剂第156页
     ·提取和分离第156-158页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158-160页
   ·总结和讨论第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2页
第7章 短齿羽苔化学成分研究第162-173页
   ·前言第162-164页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确定第164-166页
   ·实验部分第166-168页
     ·药材采集和鉴定第166页
     ·主要测试仪器第166页
     ·溶剂和试剂第166-167页
     ·层析系统和显色剂第167页
     ·提取和分离第167-168页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168-170页
   ·总结与讨论第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73页
第8章 羽苔素G(Plagiochin G,PG)的全合成第173-194页
   ·前言第173-174页
   ·PG的全合成第174-178页
     ·PG的逆合成分析第174-175页
     ·PG的全合成路线第175-177页
     ·PG的酯化衍生物制备第177-178页
   ·肿瘤化学预防活性研究及讨论第178页
   ·实验部分第178-191页
     ·PG及衍生物的合成第179-190页
     ·肿瘤化学预防活性第190-191页
   ·总结与讨论第191页
 参考文献第191-194页
致谢第194-196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96-198页
附录Ⅰ 苔藓照片第198-201页
附录Ⅱ 新化合物图谱第201-321页
附件第321-34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340页

论文共3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乙酰葛根素对氧糖剥夺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下一篇:(一)耐热β葡萄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纯化、性质分析和低乳糖巴氏牛奶的生产工艺研究 (二)Dihydro-CDDO-trifluoroethyl amide通过靶向激活Nrf2负性调节LPS诱导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