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概述 | 第13-14页 |
·有机非金属催化环状单体开环聚合机理 | 第14-16页 |
·亲电活化单体机理 | 第14-15页 |
·亲核活化单体机理 | 第15页 |
·碱活化引发剂/链末端机理 | 第15页 |
·双官能团活化单体和引发剂/链末端机理 | 第15-16页 |
·不同有机非金属催化剂催化的聚合反应 | 第16-27页 |
·盐酸体系 | 第17-18页 |
·天然酸类 | 第18页 |
·有机磺酸及其衍生物 | 第18-19页 |
·有机磷酸衍生物 | 第19-21页 |
·吡啶碱/亲核试剂 | 第21-22页 |
·膦和卡宾/亲核试剂 | 第22-23页 |
·含氮碱 | 第23页 |
·双官能团催化剂 | 第23-26页 |
·硫脲/胺 | 第23-25页 |
·1,5,7-三氮杂双环十二烯(TBD) | 第25-26页 |
·强中性碱:膦腈 | 第26-27页 |
·有机非金属催化聚合反应的优点 | 第27-28页 |
·化学选择性和基底包容性 | 第27页 |
·结构可控 | 第27-28页 |
·官能化脂肪族降解聚合物的合成 | 第28-32页 |
·带羧基的脂肪族聚酯 | 第29-30页 |
·带氨基的脂肪族聚酯 | 第30页 |
·带卤素的脂肪族聚酯 | 第30页 |
·带酮类或羟基的脂肪族聚酯 | 第30页 |
·带双键的脂肪族聚酯 | 第30-31页 |
·通过共聚引入带活性官能团的脂肪族聚酯 | 第31页 |
·聚碳酸酯 | 第31-32页 |
·本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膦腈碱催化合成聚(己内酯-co-甲基丙烯酸) | 第34-46页 |
·引言 | 第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实验原料及纯化 | 第34页 |
·聚(己内酯-co-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CL-co-BMA)的合成 | 第34-35页 |
·聚(己内酯-co-甲基丙烯酸) (CL-co-MAA)的合成 | 第35页 |
·聚合物表征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两亲性聚(己内酯-co-缩水甘油)无规共聚物合成和酶降解 | 第46-58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9页 |
·实验原料及纯化 | 第46页 |
·聚(己内酯-co-叔丁基缩水甘油醚) (CL-co-BGE)的合成 | 第46-47页 |
·聚(己内酯-co-缩水甘油) (CL-co-GD)的合成 | 第47页 |
·聚合物表征 | 第47-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抗蛋白吸附的可降解共聚物聚(丙交酯-co-2-(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和性能表征 | 第58-72页 |
·引言 | 第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61页 |
·实验原料与纯化 | 第58-59页 |
·聚(丙交酯-co-2-(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 (LA-co-ME2OMA)合成 | 第59-60页 |
·聚合物表征 | 第60-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水杨酸催化己内酯可控/活性开环聚合 | 第72-84页 |
·引言 | 第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5页 |
·实验原料及纯化 | 第72-73页 |
·聚己内酯(PCL)的合成 | 第73页 |
·聚己内酯-b-聚戊内酯(PCL-b-PVL)合成 | 第73-74页 |
·聚合物表征 | 第74-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三(五氟苯基)硼烷催化己内酯可控本体开环聚合 | 第84-98页 |
·引言 | 第84页 |
·实验部分 | 第84-87页 |
·实验原料及纯化 | 第84-85页 |
·聚己内酯(PCL)合成 | 第85页 |
·聚己内酯-b-聚戊内酯(PCL-b-PVL)的合成 | 第85-86页 |
·合成α-叠氮, ω-炔基聚己内酯(N3-PCL-C≡CH) | 第86页 |
·合成大环聚己内酯(cyclic-PCL) | 第86-87页 |
·聚合物表征 | 第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结论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附件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