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寻衅滋事罪概述 | 第11-15页 |
·我国寻衅滋事罪的立法沿革 | 第11-13页 |
·1979 年刑法中的流氓罪 | 第11-12页 |
·1997 年刑法中寻衅滋事罪 | 第12页 |
·新阶段对寻衅滋事罪的补充 | 第12-13页 |
·寻衅滋事罪的立法机能 | 第13-15页 |
·行为规范机能 | 第13-14页 |
·人权保障机能 | 第14页 |
·法益保护机能 | 第14-15页 |
第2章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 | 第15-23页 |
·寻衅滋事罪的客体 | 第15-16页 |
·寻衅滋事罪的客观方面 | 第16-19页 |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 第16-17页 |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 第17页 |
·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 | 第17-18页 |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 第18-19页 |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 | 第19页 |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 | 第19页 |
·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方面 | 第19-23页 |
第3章 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认定 | 第23-31页 |
·“随意殴打”型的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分 | 第23-25页 |
·“毁损或占用”型的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分 | 第25-27页 |
·“强拿硬要”型的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的区分 | 第27-29页 |
·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的区分 | 第29-31页 |
第4章 网络环境下寻衅滋事罪的司法适用 | 第31-37页 |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产生的背景 | 第31-33页 |
·解读《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第33页 |
·网络寻衅滋事罪的法律适用 | 第33-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