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第一章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基本理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基本内涵 | 第11-12页 |
一、行政立法 | 第11页 |
二、行政立法公众参与 | 第11-12页 |
第二节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价值定位 | 第12-14页 |
一、实现行政立法的民主化 | 第12-13页 |
二、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 | 第13-14页 |
三、增强行政立法的可接受性 | 第14页 |
第三节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一、人民主权理念 | 第14-15页 |
二、宪政理论 | 第15-16页 |
三、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 第16-17页 |
四、行政法学“平衡论”学说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域外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经验借鉴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域外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典型制度概览 | 第19-24页 |
一、美国 | 第19-21页 |
二、英国 | 第21-23页 |
三、日本 | 第23-24页 |
四、葡萄牙 | 第24页 |
第二节 域外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主要经验 | 第24-27页 |
一、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程序获得法制保障 | 第24-25页 |
二、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形式日渐多元 | 第25页 |
三、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主体逐步扩大 | 第25页 |
四、行政立法公众参与以信息公开为前提保障 | 第25-26页 |
五、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权利有救济手段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37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现状 | 第27-34页 |
一、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相关规定 | 第27-30页 |
二、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具体实践 | 第30-34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一、公众缺乏行政立法动议权 | 第34页 |
二、行政立法听证制度缺乏系统性、程序性 | 第34-35页 |
三、行政立法的公开性不够 | 第35-36页 |
四、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缺乏救济制度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制度完善构想 | 第37-48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核心制度 | 第37-42页 |
一、构建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动议权制度 | 第37-39页 |
二、完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健全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相关配套制度 | 第42-48页 |
一、完善行政立法公开制度 | 第42-43页 |
二、建立行政立法通告---评议制度 | 第43-44页 |
三、建立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意见反馈制度 | 第44-46页 |
四、完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救济制度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