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动态起皱装置的建立及动态折皱测试方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折皱检测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 ·对织物折皱机理、及折皱过程的研究 | 第10-11页 |
| ·传统折皱评价方法、及对传统折皱测试标准的不足 | 第11页 |
| ·折皱测试新方法的相关探索 | 第11-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2 织物动态折皱过程理论分析 | 第16-30页 |
| ·织物动态成皱过程 | 第16页 |
| ·织物起皱过程力学分析 | 第16-20页 |
| ·织物——纱线——纤维受力转嫁分析 | 第16-18页 |
| ·成皱过程受力类型分析 | 第18-20页 |
| ·折皱的静态流变过程以及动态交变循环分析 | 第20-29页 |
| ·折皱的静态流变过程分析 | 第20-26页 |
| ·动态成皱交变循环分析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织物动态起皱装置及客观测试方法 | 第30-42页 |
| ·测试装置 | 第30-33页 |
| ·测试装置的原理及构造 | 第30-31页 |
| ·测试装置的几种模拟状态 | 第31-32页 |
| ·测试装置的两种试验方案 | 第32-33页 |
| ·客观测试方法 | 第33-37页 |
| ·测试材料 | 第33-34页 |
| ·特征值提取 | 第34-36页 |
| ·最小距离法聚类分析 | 第36-37页 |
| ·结果与验证讨论 | 第37-40页 |
| ·两种测试方案结果 | 第37-38页 |
| ·折皱回复角法验证动态折皱性能表征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 ·验证折皱疲劳的存在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4 数字化测试 | 第42-64页 |
| ·测试装置和测试材料 | 第42-43页 |
| ·测试装置 | 第42页 |
| ·测试材料 | 第42-43页 |
| ·测试方法 | 第43-56页 |
| ·测试方法概括 | 第43-44页 |
| ·数字图像处理 | 第44-52页 |
| ·特征值提取 | 第52-54页 |
| ·BP 神经网络对折皱进行评价 | 第54-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 ·数字图像评价方法测试结果 | 第56-59页 |
| ·数字图像评价法与客观测试法测试结果比较 | 第59-60页 |
| ·颜色过滤 | 第60-61页 |
| ·四个特征值的表征性能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5 总结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附录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