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效能监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论文框架 | 第18页 |
|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8-19页 |
| ·行政效能监察施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 第2章 行政效能监察相关问题概述 | 第20-28页 |
| ·行政效能监察内涵 | 第20-22页 |
| ·效能与行政效能的区别 | 第20页 |
| ·行政效能与行政效能监察的区别 | 第20-21页 |
| ·行政效能监察与企业效能监察的区别 | 第21页 |
| ·行政效能监察的概念 | 第21-22页 |
| ·行政效能监察、执法监察、廉政监察三者关系与区别 | 第22-23页 |
| ·行政效能监察与执法监察的关系与区别 | 第23页 |
| ·行政效能监察与廉政监察的关系与区别 | 第23页 |
| ·行政效能监察的功能 | 第23-25页 |
| ·行政效能监察是提高政府效能的有效保障 | 第23-24页 |
| ·行政效能监察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 第24页 |
| ·行政效能监察是提升政府形象的有效措施 | 第24页 |
| ·行政效能监察是促进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 | 第24-25页 |
| ·行政效能监察的相关理论 | 第25-28页 |
| ·公共选择理论与行政效能监察的关联 | 第25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效能监察的关联 | 第25-26页 |
| ·逆向选择理论与行政效能监察的关联 | 第26页 |
| ·道德风险理论与行政效能监察的关联 | 第26-28页 |
| 第3章 我国行政效能监察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8-38页 |
| ·我国行政效能监察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 ·我国行政效能监察的基本做法 | 第29-30页 |
| ·我国行政效能监察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30-32页 |
| ·初步建立起行政效能监察相关法律制度 | 第30-31页 |
| ·对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行政效能监察 | 第31页 |
| ·行政效能监察责任追究力度不断加大 | 第31-32页 |
| ·我国行政效能监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 ·行政效能监察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32-33页 |
| ·行政效能监察的领导体制不完善 | 第33页 |
| ·没有建立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 | 第33-34页 |
| ·我国部分省市行政效能监察实证分析 | 第34-38页 |
| ·广东省行政效能监察实证分析 | 第34-36页 |
| ·山东省东营市创新行政效能监察的实证分析 | 第36-38页 |
| 第4章 部分发达国家行政效能监察的做法与启示 | 第38-45页 |
| ·部分发达国家行政效能监察概况 | 第38-42页 |
| ·美国行政效能监察概况 | 第38-39页 |
| ·日本行政效能监察概况 | 第39-40页 |
| ·韩国的政府绩效管理 | 第40-41页 |
| ·新加坡公务员绩效管理 | 第41-42页 |
| ·部分发达国家行政效能监察主要特点 | 第42-43页 |
| ·发达国家行政效能监察对我国的启示 | 第43-45页 |
| 第5章 完善我国行政效能监察的对策研究 | 第45-50页 |
| ·构建科学规范的行政效能监察法律体系 | 第45-46页 |
| ·制定统一的行政效能监察法律法规 | 第45页 |
| ·制定可供操作的行政效能监察细则 | 第45-46页 |
| ·完善行政效能监察领导体制 | 第46-48页 |
| ·设立专门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机构 | 第46页 |
| ·加强政府监察部门行政效能监察职能 | 第46-47页 |
| ·进一步拓宽监督主体 | 第47-48页 |
| ·建立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 | 第48-50页 |
| ·建立行政效能监察绩效管理体系 | 第48-49页 |
| ·加强行政效能监察问责力度 | 第49-50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