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解读 | 第10-15页 |
一、网络舆论的内涵 | 第10-12页 |
(一) 网络舆论的含义 | 第10-11页 |
(二) 网络环境的特点 | 第11-12页 |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征 | 第12-14页 |
(一) 舆论门槛开放性 | 第13页 |
(二) 信息来源多元性 | 第13页 |
(三) 参与主体互动性 | 第13页 |
(四) 舆论影响难控性 | 第13页 |
(五) 网络舆论速成化 | 第13-14页 |
三、大学生获得网络舆论的主要途径 | 第14-15页 |
(一) 网站中的新闻报道 | 第14页 |
(二) 论坛中跟帖评论 | 第14页 |
(三) 虚拟社区的聊天 | 第14页 |
(四) 博客圈的讨论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15-30页 |
一、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 第15-22页 |
(一) 扩展了大学生学习和交往的空间 | 第15-16页 |
(二) 加强了大学生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 第16-17页 |
(三) 拓宽了大学生意见表达和参与的渠道 | 第17-19页 |
(四) 促进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 第19-22页 |
二、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第22-26页 |
(一) 非理性网络舆论导致大学生认知的偏差 | 第22-23页 |
(二) 垄断性网络舆论压制了大学生的参与意愿 | 第23-24页 |
(三) 虚假性网络舆论歪曲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 第24-25页 |
(四) 自发性的网络舆论影响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行为方式 | 第25-26页 |
三、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 | 第26-27页 |
(二) 校园网络文化引导能力有待改进 | 第27-28页 |
(三) 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 | 第28-29页 |
(四) 校园网络平台的监管机制有待健全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 | 第30-39页 |
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第30-34页 |
(一) 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第30-31页 |
(二) 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31页 |
(三)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31-32页 |
(四)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第32-34页 |
二、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引导网络舆论 | 第34-36页 |
(一) 加强校园文化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34页 |
(二) 营造积极的主流舆论环境 | 第34页 |
(三) 发挥舆论领袖的引领作用 | 第34-35页 |
(四) 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 | 第35-36页 |
三、规范管理运用技术手段加强控制 | 第36-37页 |
(一) 建立高校网络行为校园管理规范 | 第36页 |
(二) 用强制性措施加强对用户的管理 | 第36页 |
(三) 运用技术手段对论坛信息进行过滤 | 第36-37页 |
四、完善高校应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 | 第37-39页 |
(一) 建立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机构 | 第37页 |
(二) 建立事件潜伏期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 | 第37-38页 |
(三) 建立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与反馈机制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件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