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信贷论文

信用评级机构虚高评级行为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文献回顾第10-15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4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5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第15-17页
第2章 CRAs虚高评级行为的经验证据及其原因第17-22页
   ·CRAs的“功能失常”-评级虚高第17-19页
     ·三大评级机构在三次危机中评级虚高的经验证据第17-18页
     ·中国评级机构评级虚高的现状第18-19页
   ·CRAs虚高评级的主要原因第19-22页
     ·发行人付费模式第19-20页
     ·发行人选购评级第20页
     ·CRAs的评级理念单一及评级时效滞后第20页
     ·监管要求增加对高评级产品的需求第20-21页
     ·评级机构惩罚及退出机制的缺失第21-22页
第3章 评级市场均衡--基于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的分析第22-39页
   ·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介绍第22-23页
   ·博弈模型的关键影响因素第23-24页
     ·CRAs的声誉成本第23页
     ·信用评级行业的进入壁垒第23页
     ·投资者的类型第23页
     ·评级费用的定价第23-24页
     ·评级质量第24页
   ·模型分析的重要假设第24-26页
     ·关于发行人的假设第24页
     ·关于CRAs的假设第24-25页
     ·关于投资人的假设第25-26页
   ·完全垄断市场的虚高评级行为分析第26-28页
     ·完全垄断市场发布评级的战略分析第26-27页
     ·评级费用的均衡结果第27-28页
   ·双头市场的虚高评级行为分析第28-30页
     ·双头市场发布评级的战略分析第29页
     ·评级费用的均衡结果第29-30页
   ·不同竞争情况下的市场效率比较第30-34页
     ·两种市场情况下虚高评级的市场效率比较第31-32页
     ·两种市场情况下如实评级的市场效率比较第32-33页
     ·不同战略下两种市场效率的比较第33-34页
   ·名誉成本内生化下的虚高评级行为分析第34-35页
   ·结构化金融产品的评级第35-39页
     ·结构化产品的评级过程分析第36-38页
     ·结构化后的市场效率分析第38-39页
第4章 虚高评级产生的后果第39-42页
   ·加剧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第39页
   ·误导市场自身对风险的判断第39-40页
   ·虚高评级的跨市场传导第40页
   ·助推高风险的扩张第40-41页
   ·社会财富流向强势大国第41-42页
第5章 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及改革第42-47页
   ·国际CRAs的相关改革措施第42-44页
     ·利益冲突的避免第42-43页
     ·评级选购行为的管理第43页
     ·提高信用评级的质量第43-44页
   ·CRAs的发展与制度完善第44-47页
     ·最小化评级质量波动范围第44页
     ·建立声誉评价机制第44-45页
     ·评级收费的转变第45页
     ·内控制度的完善第45-46页
     ·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可问责性第46页
     ·金融创新对评级机构诚信规制的影响第46-47页
第6章 国际经验教训及对我国评级业发展的启示第47-52页
   ·国际经验教训总结第47-48页
   ·我国评级业的发展现状第48页
   ·当前造成我国评级行业出现虚高评级的原因第48-49页
     ·竞争过度第48-49页
     ·评级运作不透明第49页
     ·付费方式的影响第49页
   ·避免我国信用评级业虚高评级的建议第49-52页
     ·消除利益冲突第49-50页
     ·阻止评级选购第50页
     ·完善评级监管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后记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以股价和房价为研究对象
下一篇: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与风险传染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