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比较基础 | 第11-14页 |
第二章 《仙鉴》与《史记》、《汉书》、《后汉书》重出人物概述 | 第14-25页 |
·《仙鉴》与《史记》的重出人物概述 | 第14-16页 |
·《仙鉴》与《汉书》的重出人物概述 | 第16-18页 |
·《仙鉴》与《后汉书》的重出人物概述 | 第18-21页 |
·重出人物演变轨迹特征 | 第21-25页 |
·由少到多 | 第21-22页 |
·由无到有 | 第22-23页 |
·由上到下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仙鉴》与《史记》、《汉书》、《后汉书》重出人物史学性比较 | 第25-36页 |
·《仙鉴》对“三史”史传模式的继承 | 第25-28页 |
·体例 | 第25-26页 |
·实录 | 第26-27页 |
·论赞 | 第27-28页 |
·《仙鉴》和“三史”体现思想的相通 | 第28-32页 |
·平等思想 | 第28-29页 |
·重生思想 | 第29-30页 |
·善恶思想 | 第30-32页 |
·《仙鉴》对“三史”补证史料的价值 | 第32-36页 |
·明确壶公和费长房的关系 | 第32页 |
·丰富人物生平,补充保存史料 | 第32-34页 |
·考察道教史的发展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仙鉴》和《史记》、《汉书》、《后汉书》重出人物叙事性比较 | 第36-50页 |
·叙事目的 | 第36-38页 |
·叙事内容 | 第38-44页 |
·素材取舍 | 第38-40页 |
·情节编排 | 第40-41页 |
·仙人仙境 | 第41-42页 |
·道词道经 | 第42页 |
·经学宗族 | 第42-43页 |
·人物结局 | 第43-44页 |
·叙事风格 | 第44-46页 |
·叙事感情 | 第46-47页 |
·叙事语言 | 第47-50页 |
第五章 余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