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览 | 第10-16页 |
(一) “三失”青少年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 “三失”青少年现状、成因 | 第10-11页 |
2. “三失”青少年帮扶视角 | 第11页 |
3. “三失”青少年帮扶实践 | 第11-12页 |
(二) 增权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1. 增权理论核心概念 | 第12-14页 |
2. 增权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践 | 第14-16页 |
三、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 “三失”青少年 | 第16-17页 |
(二) “三失”青少年个案帮扶 | 第17页 |
(三) 增权 | 第17-18页 |
四、研究框架 | 第18-26页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9-25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9-20页 |
2. 参与式观察法 | 第20页 |
3. 半结构式访谈 | 第20-25页 |
4. 深度访谈 | 第25页 |
(四) 主要创新点 | 第25-26页 |
1. 理论方面 | 第25页 |
2. 实践方面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三失”青少年的生存现状与相关分析 | 第26-37页 |
一、“三失”青少年的生存现状与无权状态 | 第26-34页 |
(一) “三失”青少年的生存现状 | 第26-32页 |
1. 心理状态低下 | 第26-27页 |
2. 行为偏离正轨 | 第27-28页 |
3. 家庭关系紧张 | 第28-30页 |
4. 社会交往偏少 | 第30-32页 |
(二) 无权:“三失”青少年的权能状态 | 第32-34页 |
1. “三失”青少年权能缺失 | 第32-33页 |
2. “三失”青少年的无权感 | 第33页 |
3. “三失”青少年的权能“隐匿” | 第33-34页 |
二、“三失”青少年的现状成因分析 | 第34-37页 |
(一) 家庭因素 | 第34-36页 |
(二) 教育因素 | 第36页 |
(三) 朋辈因素 | 第36-37页 |
(四) 组织因素 | 第37页 |
(五) 社会因素 | 第37页 |
(六) 自身因素 | 第37页 |
第三章 增权视角下“三失”青少年个案帮扶的途径 | 第37-45页 |
一、个体层面:挖掘个人长处及潜能 | 第38-40页 |
(一) 提供倾听共情,释放情绪压力 | 第38页 |
(二) 合理利用强项,增强自尊自信 | 第38-39页 |
(三) 发掘兴趣爱好,激发学习动力 | 第39页 |
(四) 鼓励参与培训,提高工作技能 | 第39-40页 |
二、家庭层面:恢复完善家庭功能 | 第40-41页 |
(一) 进行适当家访,了解家庭背景与功能 | 第40页 |
(二) 优化父母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 | 第40-41页 |
(三) 举行亲子体验活动,促进亲子交流与沟通 | 第41页 |
三、人际交往层面:促进正向社会交往能力 | 第41-42页 |
(一) 协助建立正确的交友观 | 第42页 |
(二) 参加小组活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 | 第42页 |
四、社会层面:搭建社会资源平台 | 第42-45页 |
(一) 整合社区资源,丰富日常生活 | 第43页 |
(二) 整合教育资源,培养生存技能 | 第43-44页 |
(三) 倡导政策建议,优化成长环境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增权视角下“三失”青少年个案帮扶的方法 | 第45-54页 |
一、两种模式:个体主动+外力推动 | 第45-47页 |
(一) 个体主动模式 | 第45-46页 |
1. 引导“三失”青少年提高自我意识和权能感 | 第45页 |
2. 鼓励“三失”青少年参与同辈交往,获得归属和自信 | 第45-46页 |
(二) 外力推动模式 | 第46-47页 |
1. 家庭: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 第46页 |
2. 学校:营造关爱的校园环境 | 第46-47页 |
3. 社会:倡导有利的政策支持 | 第47页 |
二、增权视角下“三失”青少年个案帮扶的方法 | 第47-54页 |
(一) 青少年活动空间 | 第47-48页 |
1. 青少年活动空间的服务原则 | 第47-48页 |
2. 青少年活动空间的典型活动 | 第48页 |
(二) 、兴趣、特长切入法 | 第48-49页 |
1. 发掘“三失”青少年自身优势,增强自信与自立 | 第48-49页 |
2. 引导“三失”青少年优势助人,建立自信感与成就感 | 第49页 |
(三) 宠物助能法 | 第49-50页 |
(四) 技能拓展方法 | 第50-53页 |
1. 技能拓展的内容 | 第50-51页 |
2. 技能拓展的方式 | 第51-53页 |
(五) 政策倡导法 | 第53-54页 |
1. 倡导完善对“三失”青少年的社会保障机制 | 第53页 |
2. 倡导政府就业政策向“三失”青少年倾斜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4-56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二、研究不足与反思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一 | 第59-60页 |
图表目录 | 第59-60页 |
附录二 | 第60-62页 |
半结构访谈提纲1:“三失”青少年 | 第60-61页 |
半结构访谈提纲2:社工 | 第61-62页 |
附录三 | 第62-64页 |
小组活动方案(仅供参考)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