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工程电气线路的本质安全管理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研究隐蔽工程电气线路的背景 | 第10-13页 |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综述 | 第16-24页 |
·本质安全管理 | 第16-20页 |
·本质安全管理由来及含义 | 第16-18页 |
·本质安全管理特点 | 第18-19页 |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本质安全管理流程 | 第19-20页 |
·本质安全管理基本原理 | 第20-24页 |
·安全生产原理 | 第20-22页 |
·本质安全原理 | 第22-24页 |
3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事故分析 | 第24-40页 |
·事故致因理论 | 第24-29页 |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 第24-25页 |
·中期事故致因理论 | 第25-27页 |
·现代事故致因理论 | 第27-29页 |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火灾事故主要类型 | 第29-34页 |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短路 | 第29-31页 |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漏电危险性分析 | 第31-33页 |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接触不良危险性分析 | 第33-34页 |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过负荷危险性分析 | 第34页 |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火灾事故致因模型 | 第34-39页 |
·事故致因分析的步骤 | 第35-38页 |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火灾事故致因模型的构建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 人员本质安全管理 | 第40-46页 |
·人员本质安全的定义及重要性 | 第40页 |
·影响人员本质安全因素分析 | 第40-43页 |
·设计人员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施工人员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验收人员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人员本质安全管理措施 | 第43-45页 |
·设计人员本质安全管理措施 | 第43-45页 |
·施工人员本质安全管理措施 | 第45页 |
·验收人员本质安全管理措施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5 物的本质安全管理 | 第46-54页 |
·物的本质安全定义 | 第46页 |
·影响物本质安全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设计中常存在的问题 | 第46页 |
·材料的本质安全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物的本质安全管理措施 | 第47-53页 |
·设计的本质安全管理 | 第47-50页 |
·材料的本质安全管理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6 环境本质安全管理 | 第54-56页 |
·环境本质安全定义 | 第54页 |
·影响环境的本质安全因素分析 | 第54-55页 |
·环境本质安全管理措施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7 管理制度本质安全管理 | 第56-59页 |
·管理制度本质安全定义 | 第56页 |
·影响管理制度本质安全因素分析 | 第56页 |
·管理制度本质安全管理措施 | 第56-58页 |
·技术资料管理 | 第56-57页 |
·进度管理 | 第57页 |
·施工现场管理 | 第57-58页 |
·验收管理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1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检查表 | 第66-68页 |
附录 2 个人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