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砷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来源 | 第9-10页 |
·砷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形态 | 第10-11页 |
·砷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 第11-12页 |
·砷及其化合物毒理性质 | 第12-14页 |
·砷污染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现状 | 第15-16页 |
·砷污染治理技术 | 第16-23页 |
·化学法 | 第16-18页 |
·物理法 | 第18-21页 |
·生物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技术 | 第23-29页 |
·壳聚糖的介绍 | 第23-24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思路、意义及创新点 | 第27-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课题创新点 | 第27-28页 |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AS(Ⅲ)试验研究 | 第29-46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制备水基磁流体的材料及试剂 | 第29页 |
·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的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对砷的吸附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0-31页 |
·试验方法与方案 | 第31-32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 第31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砷的试验 | 第31-32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表征 | 第32-35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图(FT-IR) | 第32-33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图(XRD) | 第3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图(SEM) | 第33-34页 |
·Fe_30_4晶体和磁性壳聚糖微球的粒径尺寸分布图 | 第34-35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水中AS(Ⅲ)的单因素试验 | 第35-39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水中AS(Ⅲ)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5-36页 |
·初始pH 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7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吸附温度和砷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水中AS(Ⅲ)的正交试验 | 第39-40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解吸再生试验 | 第40-42页 |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 | 第42-45页 |
·吸附等温线相关理论 | 第42页 |
·热力学拟合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吸附动力学相关理论 | 第43页 |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43页 |
·动力学拟合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热力学参数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粉状氢氧化镁、铁盐除AS(Ⅲ)试验及其与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对比 | 第46-5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6-47页 |
·试验仪器 | 第46页 |
·试验试剂 | 第46-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氢氧化镁吸附水中As(Ⅲ)的单因素试验 | 第47-49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49-50页 |
·吸附热力学 | 第50-51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51-52页 |
·三氯化铁除AS(Ⅲ)的试验研究 | 第52-54页 |
·Fe/As 质量比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初始pH 值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53页 |
·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砷溶液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54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与粉状氢氧化镁的除砷效果对比 | 第54-55页 |
·最佳pH 值对比 | 第54页 |
·最佳吸附时间对比 | 第54-55页 |
·最佳投加量对比 | 第55页 |
·最佳去除温度对比 | 第55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与铁盐除砷效果的对比 | 第55-56页 |
·最佳pH 值对比 | 第55-56页 |
·最佳反应时间对比 | 第56页 |
·最佳投加量对比 | 第56页 |
·磁性壳聚糖微球与氢氧化镁、铁盐的除砷机制对比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建议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