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图例 | 第12-13页 |
| 表例 | 第13-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语音编码器的属性 | 第14-18页 |
| ·编码速率 | 第15页 |
| ·编码质量 | 第15-17页 |
| ·延时 | 第17页 |
| ·复杂度 | 第17页 |
| ·带宽 | 第17-18页 |
| ·已经标准化的语音编码 | 第18页 |
| ·低速率语音编码 | 第18-22页 |
| ·语音信号产生的源-系统模型 | 第19-20页 |
| ·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模型 | 第20-21页 |
| ·参数编码模型 | 第21-22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本文安排 | 第24-26页 |
| 第2章 波形内插语音编码 | 第26-44页 |
| ·PWI原理 | 第26页 |
| ·PWI主要代表算法 | 第26-28页 |
| ·CWI原理 | 第28-35页 |
| ·特征波形的定义 | 第29-30页 |
| ·特征波形的提取 | 第30-31页 |
| ·特征波形的对齐 | 第31-32页 |
| ·特征波形的分解 | 第32-34页 |
| ·特征波形的内插 | 第34-35页 |
| ·CWI主要代表算法 | 第35-40页 |
| ·第一类代表算法 | 第35-38页 |
| ·第二类代表算法 | 第38-39页 |
| ·其他代表算法 | 第39-40页 |
| ·本文建议的WI语音编码算法 | 第40-42页 |
| ·本文建议的WI编码器 | 第40-42页 |
| ·本文建议的WI解码器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3章 语音线谱频率参数的矢量量化 | 第44-58页 |
| ·基于时间分解模型的LSF参数量化 | 第44-50页 |
| ·语音的时间分解(TD)模型 | 第44-46页 |
| ·LSF参数的时间分解(LSF_TD)方法 | 第46-48页 |
| ·基于LSF_TD的LSF矢量量化方法 | 第48-50页 |
| ·LSF参数的预测式瞬时联合多级分裂矢量量化(PSJ_MSVQ) | 第50-57页 |
| ·LSF参数的帧内和帧间预测 | 第50-51页 |
| ·多级矢量量化 | 第51-55页 |
| ·实验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4章 语音信号的基音检测 | 第58-78页 |
| ·引言 | 第58-59页 |
| ·基于二进小波变换和归一化自相关函数的基音检测算法(DWT_NACF_PDA) | 第59-73页 |
| ·二进小波变换 | 第60-62页 |
| ·小波变换用于基音周期检测的原理 | 第62-63页 |
| ·小波函数的构造 | 第63-66页 |
| ·利用二进小波变换和归一化自相关函数检测基音周期 | 第66-73页 |
| ·用于WI语音编码的基音检测算法 | 第73-76页 |
| ·算法描述 | 第73-76页 |
| ·实验 | 第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5章 特征波形及其功率的量化 | 第78-98页 |
| ·引言 | 第78-79页 |
| ·多码本方法 | 第79-80页 |
| ·变维方法 | 第80-84页 |
| ·截取和补零 | 第81页 |
| ·矢量变维 | 第81-82页 |
| ·带限内插 | 第82-83页 |
| ·多项式拟合 | 第83页 |
| ·离散余弦变换 | 第83-84页 |
| ·讨论 | 第84页 |
| ·REW量化 | 第84-89页 |
| ·REW幅度谱的变维处理 | 第85-86页 |
| ·REW幅度谱量化 | 第86-87页 |
| ·REW相位谱模型 | 第87-88页 |
| ·实验 | 第88-89页 |
| ·SEW量化 | 第89-95页 |
| ·SEW的减样 | 第89-90页 |
| ·SEW幅度谱的变维处理 | 第90-92页 |
| ·SEW幅度谱量化 | 第92-94页 |
| ·SEW相位谱量化 | 第94-95页 |
| ·CW功率量化 | 第95-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第6章 2kb/s WI语音编码算法及其性能评价 | 第98-110页 |
| ·比特分配 | 第98-99页 |
| ·主观质量评价 | 第99-108页 |
| ·DRT测试 | 第99-104页 |
| ·主观A/B测试 | 第104-106页 |
| ·非正式MOS分测试 | 第106-108页 |
| ·复杂度 | 第108-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0-111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1-112页 |
| ·下一步工作考虑 | 第112-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获奖情况 | 第125-126页 |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