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地震波各向异性层析成像研究--以日本中部和青藏东北缘地区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与内容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 第15-36页 |
·地震层析成像原理及方法 | 第15-24页 |
·地震层析成像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5-17页 |
·体波走时层析成像原理与方法 | 第17-23页 |
·TOMOG3D地震层析成像程序介绍 | 第23-24页 |
·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 | 第24-30页 |
·各向异性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24-26页 |
·地球内部各向异性及成因 | 第26-28页 |
·地震波各向异性主要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P波各向异性层析成像方法 | 第30-36页 |
·P波各向异性层析成像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30-31页 |
·P波各向异性层析成像方法 | 第31-36页 |
第三章 日本中部地区各向异性层析成像研究 | 第36-77页 |
·日本中部地区构造背景 | 第36-38页 |
·数据及反演模型参数 | 第38-45页 |
·数据来源及数据筛选 | 第38-43页 |
·模型设置及参数选择 | 第43-45页 |
·分辨率测试及层析成像结果 | 第45-63页 |
·检测板分辨率测试 | 第46-49页 |
·恢复分辨率测试 | 第49-51页 |
·层析成像结果 | 第51-63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63-75页 |
·各向同性波速异常 | 第63页 |
·各向异性分布 | 第63-66页 |
·地慢楔中的快波方向 | 第66-70页 |
·菲律宾海板块的各向异性 | 第70-71页 |
·太平洋板片的各向异性 | 第71-75页 |
·本章结论 | 第75-77页 |
第四章 青藏东北缘地区P波各向异性层析成像研究 | 第77-106页 |
·青藏东北缘地区构造背景 | 第77-7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77-78页 |
·研究区构造背景 | 第78-79页 |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第79-82页 |
·数据来源 | 第79-80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80-82页 |
·反演模型及参数选择 | 第82-87页 |
·反演网格模型 | 第82-84页 |
·速度间断面分布 | 第84-86页 |
·阻尼系数 | 第86-87页 |
·分辨率测试 | 第87-91页 |
·检测板分辨率测试 | 第87-89页 |
·恢复分辨率测试 | 第89-91页 |
·成像结果与讨论 | 第91-104页 |
·各向异性层析成像结果 | 第91-92页 |
·层析成像结果特征分析 | 第92-95页 |
·龙门山次级块体下地壳高速异常 | 第95-100页 |
·秦岭造山带的基底隆起 | 第100-103页 |
·华北中部造山带下方低速异常 | 第103-104页 |
·本章结论 | 第104-10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认识 | 第106-109页 |
·结论 | 第106-107页 |
·认识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