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课题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5-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1-22页 |
·资料搜集与整理 | 第21页 |
·考察调研 | 第21页 |
·理论研究 | 第21页 |
·设计实践 | 第21-22页 |
·论文框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界定 | 第23-41页 |
·建筑现象学的基础理论 | 第23-34页 |
·建筑现象学的概念 | 第23-24页 |
·建筑现象学的哲学基础 | 第24-31页 |
·诺伯格·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 | 第31-34页 |
·博物馆建筑概述 | 第34-37页 |
·博物馆的定义、职能 | 第34-35页 |
·博物馆特性与设计要求 | 第35-36页 |
·地域性博物馆由来及概念 | 第36-37页 |
·场所精神与博物馆的必然性联系 | 第37页 |
·地域性理论相关概念 | 第37-38页 |
·地域性的理解 | 第37页 |
·地域性设计的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基于建筑现象学理论的博物馆地域性创作手法 | 第41-71页 |
·建筑现象学的创作方法概述 | 第41-42页 |
·建筑现象学的创作设计方法 | 第41-42页 |
·建筑现象学所关注的基本内容 | 第42页 |
·博物馆地域性设计的灵感来源—对“知觉与体验”的追求 | 第42-48页 |
·博物馆中地域性的空间体验 | 第44-45页 |
·博物馆中地域性的物感体验 | 第45-46页 |
·博物馆中地域性的质感体验 | 第46-47页 |
·博物馆中地域性的自然体验 | 第47-48页 |
·地域性在博物馆设计中的表达—对“场所”的诠释 | 第48-66页 |
·体现博物馆地域性的空间特征的表达手法 | 第52-57页 |
·体现博物馆地域性的造型特征的表达手法 | 第57-59页 |
·体现博物馆地域性的材质特征的表达手法 | 第59-63页 |
·体现博物馆地域性的自然特征的表达手法 | 第63-66页 |
·博物馆细节要素创作手法 | 第66-69页 |
·色彩设计营造地域特定氛围 | 第66-67页 |
·细部处理体现浓厚地域风情 | 第67页 |
·小品设计展现地域感染力 | 第67-68页 |
·光影环境设计营造地域氛围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基于建筑现象学的设计实例分析 | 第71-87页 |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 第71-78页 |
·知觉与体验 | 第71-72页 |
·场所精神的营造 | 第72-77页 |
·细节要素光的设计 | 第77-78页 |
·北京当代MOMA | 第78-85页 |
·霍尔简介 | 第78-79页 |
·知觉与体验 | 第79页 |
·场所精神的营造 | 第79-84页 |
·细节设计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实际案例湖北孝感将帅馆方案设计实践 | 第87-95页 |
·项目概况 | 第87页 |
·孝感地域特色分析 | 第87-88页 |
·悠久革命传统 | 第87页 |
·孝感民居 | 第87-88页 |
·知觉与体验 | 第88-89页 |
·场所精神的营造 | 第89-92页 |
·空间布局 | 第89-90页 |
·造型表现 | 第90-91页 |
·材质选用 | 第91页 |
·自然融合 | 第91-92页 |
·细节设计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作者简介 | 第10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实践项目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