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

矛盾文学奖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0页
第一章 茅盾文学奖的产生第10-18页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奖的外部文学环境第10-14页
  一、评奖制度的“回暖”第10-11页
  二、1978年文学评奖第11-14页
 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的设立第14-18页
  一、茅盾文学奖的设立第14-16页
  二、茅盾文学奖“脱颖而出”第16-18页
第二章 茅盾文学奖历届概览第18-31页
 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作品概览第18-25页
  一、百川到海,众望所归第18-20页
  二、春雨淅沥,非议之声第20-23页
  三、秋水寒天,漠然置之第23-25页
 第二节 评奖中的作家、作品因素第25-31页
  一、获奖作家的特征第25-27页
  二、获奖作品的特征第27-31页
第三章 茅盾文学奖的运行特性第31-46页
 第一节 评委的权威性第31-33页
  一、读书班与评委会第31-32页
  二、“大评委制”第32-33页
 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的运行特性第33-40页
  一、文学场与权力场的合谋第34-36页
  二、文学场的策略第36-38页
  三、文学场的新变化第38-40页
 第三节 茅盾文学奖颁奖词的价值倾向第40-46页
  一、对乡土传统的怀念第40-42页
  二、对个体/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第42-44页
  三、对国家、(少数)民族的忠诚与热爱第44-46页
第四章 茅盾文学奖的发展前瞻第46-53页
 第一节 严格执行“最优秀”标准第46-48页
 第二节 卸下重担,回归本位第48-51页
 第三节 发挥优势,独成高格第51-53页
余论 茅盾文学奖在作品经典化中的意义第53-56页
结论第56-57页
附录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九十年代中国散文的怀旧主题研究
下一篇:明末清初祥符周氏家族文学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