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社会学史、社会思想史论文

梁漱溟文化与社会秩序思想探析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6页
 (一) 研究缘起第8-9页
 (二) 研究概述第9-11页
 (三) 基本概念界定第11-14页
 (四) 理论框架第14-16页
一、儒学与中国社会秩序的建构及运行第16-25页
 (一) 千年道统:秩序理想与现实权威第16-22页
  1. 为仁由己:大同秩序理想第17-19页
  2. 内圣外王:秩序建构路径第19-22页
 (二) 中西汇通:儒学的现代伸展第22-25页
  1. 西学冲击:文化交流与论战第23-24页
  2. 现代伸展:儒学内生性发展第24-25页
二、梁漱溟的社会秩序构想与实验第25-39页
 (一) 无以自树:中学于西学步步退让第25-28页
  1. 权威衰落:批判与否定传统文化第25-26页
  2. 破旧立新:改革趋向是西化第26-28页
 (二) 伦理本位:中国不会走西化的道路第28-30页
  1. 家国同构:伦理为基的秩序结构第28-29页
  2. 中西参照:立足中国文化之根本第29-30页
 (三) 调和持中:中国文化之特异风采第30-32页
  1. 三种路向: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方向第30-31页
  2. 生活样法:宽舒自然从容不迫的生活方式第31-32页
 (四) 乡村建设:由乡村自救与改造来建构新社会第32-39页
  1. 老树新芽:从旧文化发展新文化第33-35页
  2. 政教合一:由乡村自治推进社会秩序化第35-36页
  3. 经济合作:促兴农业重整社会经济秩序第36-39页
三、中国社会秩序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第39-46页
 (一) 秩序维持:道德替代宗教第39-41页
  1. 勉励慰藉:宗教正功能的显现第40-41页
  2. 道德伦理:儒学的教化功能第41页
 (二) 秩序展现:差序格局中的团体组织第41-43页
  1. 职业分途:无阶级的秩序结构第41-42页
  2. 组织形式:伦理情谊化特征第42-43页
 (三) 秩序实验:修补改良不如破而后立第43-46页
四、余论第46-50页
 (一) 兼容并包:开放的儒学系统第46-47页
 (二) 伦理价值:儒学的凝聚力第47-48页
 (三) 自性分析:中国社会研究语境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与老年人生活状况感知研究--基于宜昌市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
下一篇:新型农村村民的社区社会参与--以武汉市X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