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9-28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概述 | 第19-22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概念 | 第19-20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特征 | 第20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功能 | 第20-21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分类 | 第21-22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环境正义理论 | 第22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22-23页 |
·环境侵权救济社会化理论 | 第23-24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关键问题辨析 | 第24-26页 |
·农业环境侵权责任可保性原理辨析 | 第24-25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可能的负面效应 | 第25-26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6-28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一般原则 | 第26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特殊原则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建立我国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第28-33页 |
·完善我国农业环境侵权救济体系的需要 | 第28-30页 |
·农业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 第28-29页 |
·现有农业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困境 | 第29页 |
·农业环境侵权救济体系的完善 | 第29-30页 |
·保护农业环境侵权受害方的需要 | 第30页 |
·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30-31页 |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需要 | 第31页 |
·促进我国保险业创新的需要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建立我国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面临的困境 | 第33-37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相关法律不健全 | 第33-34页 |
·农业环境侵权责任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3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33-34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政策支持不完善 | 第34页 |
·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不健全 | 第34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政策支持不完善 | 第34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成本与收益不平衡 | 第34-35页 |
·从投保人角度分析 | 第34页 |
·从保险人角度分析 | 第34-35页 |
·农业生产者环保意识与保险意识缺失 | 第35页 |
·农业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 | 第35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意识的缺失 | 第35页 |
·农业环境侵权责任风险监测评估技术滞后 | 第35-37页 |
·农业环境侵权责任风险监测技术滞后 | 第35-36页 |
·农业环境侵权损害评估技术滞后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我国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设计思路 | 第37-44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设计的原则 | 第37-38页 |
·充分考虑保险市场容量的原则 | 第37页 |
·政府适度干预的原则 | 第37页 |
·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原则 | 第37页 |
·与农业生态补贴相结合原则 | 第37-38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支撑体系建设 | 第38-40页 |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第38页 |
·明确政府相关职能 | 第38-39页 |
·完善相关技术支持 | 第39-40页 |
·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运行设计 | 第40-42页 |
·保险性质 | 第40页 |
·承保范围 | 第40-41页 |
·投保方式 | 第41页 |
·承保机构 | 第41页 |
·保险费率 | 第41-42页 |
·索赔时效 | 第42页 |
·责任限额 | 第42页 |
·完善农业环境责任保险的相关配套制度 | 第42-44页 |
·完善环保信用体系 | 第42-43页 |
·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 | 第43页 |
·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激励机制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