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农业生产面临多重风险 | 第11页 |
·农业保险必须由法律约束 | 第11-12页 |
·《农业保险条例》应运而生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20页 |
·农业保险制度关系国计民生 | 第13-16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缺失导致的问题 | 第18-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0-2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26-29页 |
·主要内容 | 第26页 |
·创新点 | 第26-29页 |
第2章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理论基础 | 第29-37页 |
·概念 | 第29页 |
·农业保险 | 第29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 | 第29页 |
·农业保险立法 | 第29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区别 | 第29-31页 |
·经营目的不同 | 第29-30页 |
·发展动力不同 | 第30页 |
·强制程度不同 | 第30页 |
·盈利能力不同 | 第30-31页 |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理论依据 | 第31-37页 |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 第31-34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34-35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35-36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36-37页 |
第3章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 第37-49页 |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37-41页 |
·建国前 | 第37-38页 |
·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 第38-39页 |
·1982-1992年农业保险的恢复与实验 | 第39-40页 |
·1993-2003年农业保险逐步萎缩 | 第40页 |
·2004年—今,农业保险制度稳步发展 | 第40-41页 |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成就 | 第41-43页 |
·形成了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体系 | 第41-42页 |
·实现了农险经营机构的不断壮大 | 第42页 |
·明晰了农业保险的责任范围 | 第42-43页 |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沿革 | 第43-49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不明确 | 第44-45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45-46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制度有待完善 | 第46-47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制监管较为落后 | 第47-49页 |
第4章 国外农业保险立法比较分析 | 第49-63页 |
·国外农业保险立法与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 第49-54页 |
·美国农业保险法 | 第49-50页 |
·法国农业互助保险 | 第50-51页 |
·日本农业保险法律 | 第51-52页 |
·韩国农业保险 | 第52-53页 |
·菲律宾农业保险立法 | 第53-54页 |
·国外农业保险立法异同点对我国的启示 | 第54-63页 |
·国外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共同特征 | 第54-57页 |
·国外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差异 | 第57-59页 |
·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59-63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对策建议 | 第63-71页 |
·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原则 | 第63-66页 |
·国家扶持原则 | 第63-64页 |
·基本保障原则 | 第64-65页 |
·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 第65页 |
·社会本位原则 | 第65-66页 |
·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制度设计 | 第66-71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性质与地位 | 第66-67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作机制 | 第67-68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再保险 | 第68-69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监管制度和机构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