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以甲企业对劳资关系的处理为例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引论 | 第17-41页 |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和实践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守法和守法行为的研究概况 | 第19-26页 |
一、法治概念下守法的经典论述 | 第19-22页 |
二、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守法和守法行为 | 第22-26页 |
第三节 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一、守法行为的概念 | 第26-27页 |
二、经济学分析的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第四节 经济学分析的优势 | 第28-33页 |
一、道德分析的经济学意义 | 第28-29页 |
二、经济学分析标准的统一性 | 第29-33页 |
第五节 基本理论模型 | 第33-38页 |
一、经典法治理论的线性分析 | 第33-34页 |
二、以经济发展为优先目标政策下的理论模型 | 第34-38页 |
第六节 选取甲企业对劳资关系的处理的理由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一章 甲企业对劳资关系的处理 | 第41-68页 |
第一节 得不到法定补偿的张某工伤案 | 第41-51页 |
一、基本案情 | 第41-44页 |
二、企业违反相关规定的利益分析 | 第44-51页 |
第二节 苏某被变相解聘案 | 第51-56页 |
一、基本案情 | 第51-54页 |
二、使苏某放弃抗争的企业优势分析 | 第54-56页 |
第三节 最低工资争议案 | 第56-62页 |
一、基本案情 | 第56-58页 |
二、企业作出有限妥协的原因分析 | 第58-62页 |
第四节 聘请法律顾问 | 第62-67页 |
一、法治环境下企业的应对 | 第62-65页 |
二、为企业涉法利益寻求技术支持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二章 无法避免的立法瑕疵 | 第68-91页 |
第一节 立法瑕疵的期望效用函数模型 | 第68-71页 |
第二节 导致良性违法的法律规定 | 第71-79页 |
一、行政垄断 | 第72-76页 |
二、双重赔偿规定 | 第76-79页 |
第三节 无效率的法律程序 | 第79-90页 |
一、效果不彰的不收费规定 | 第81-82页 |
二、弱势群体利益的缺位 | 第82-84页 |
三、适得其反的程序前置 | 第84-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第三章 执法资源受限下的无奈 | 第91-98页 |
第一节 执法投入的预期效用函数理论模型 | 第91-94页 |
第二节 “GDP 至上”的执法困境 | 第94-96页 |
小结 | 第96-98页 |
第四章 新法适应过程的存在 | 第98-127页 |
第一节 新法适应过程的期望效用函数理论分析 | 第99-101页 |
第二节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 第101-126页 |
一、劳动法的线性分析 | 第102-109页 |
二、出台背景 | 第109-113页 |
三、立法目的及其影响 | 第113-115页 |
四、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读 | 第115-126页 |
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五章 不法行为选择的博弈分析 | 第127-144页 |
第一节 搭便车理论 | 第128-134页 |
第二节 独木桥博弈 | 第134-143页 |
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六章 强化不法行为选择的行为经济学 | 第144-165页 |
第一节 极端规避理论 | 第145-151页 |
第二节 确定效应 | 第151-154页 |
第三节 反射效应 | 第154-156页 |
第四节 基于案例决策效应 | 第156-159页 |
第五节 禀赋效应 | 第159-163页 |
小结 | 第163-165页 |
第七章 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守法对策分析 | 第165-195页 |
第一节 守法对策的基本理论模式 | 第167-170页 |
一、矫正对守法效益的低估 | 第167-169页 |
二、降低守法成本 | 第169-170页 |
第二节 立法瑕疵的改进 | 第170-177页 |
一、对实体法价值失衡的矫正 | 第171-174页 |
二、废除无效率的法律程序 | 第174-177页 |
第三节 行政执法效率的提高 | 第177-184页 |
一、低成本高效率的执法措施 | 第178-180页 |
二、科学的考核制度 | 第180-181页 |
三、强调实质守法 | 第181-184页 |
第四节 弱势群体的成本制约 | 第184-193页 |
一、维权的成本问题 | 第184-187页 |
二、对弱势群体的制度保护 | 第187-193页 |
小结 | 第193-195页 |
第八章 良好守法行为达成的条件 | 第195-218页 |
第一节 同守法行为相关的几个结论 | 第195-199页 |
一、立法目的 | 第195-196页 |
二、守法主体的长期利益 | 第196-198页 |
三、良好守法行为的最终标准 | 第198-199页 |
第二节 良好守法行为达成的条件 | 第199-216页 |
一、法律规定基本符合资源有效配置原则 | 第200-203页 |
二、严格执法 | 第203-205页 |
三、减少适应法律的成本 | 第205-209页 |
四、当事人之间的成本制约 | 第209-212页 |
五、市场干预的适度 | 第212-214页 |
六、负担得起的正义 | 第214-216页 |
小结 | 第216-218页 |
结论 | 第218-2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21-22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