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关于数字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方向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关于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研究 | 第11页 |
·国内外关于按需出版的研究 | 第11页 |
·文献综述部分总结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2页 |
·内容分析法 | 第12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2页 |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2-14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本文主要不足 | 第13-14页 |
2 我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发展现状 | 第14-19页 |
·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状况及文化功能定位 | 第14-17页 |
·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脉络 | 第14-16页 |
·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社会功能及定位 | 第16-17页 |
·当前我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7-19页 |
·大学出版社产权归属所在学校,行政化较为严重 | 第17页 |
·部分大学出版社过度依赖教材教辅 | 第17-18页 |
·数字出版背景下传统大学出版社应对能力较弱 | 第18-19页 |
3 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数字出版模式 | 第19-27页 |
·数字出版区别于传统出版的特征 | 第19-21页 |
·数字出版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数字出版区别于传统出版的特征 | 第20-21页 |
·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1-27页 |
·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及构成 | 第21-23页 |
·目前出现的数字出版模式 | 第23-24页 |
·我国数字出版存在的几点问题 | 第24-27页 |
4 数字出版背景下我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 SWOT 分析 | 第27-33页 |
·优势 | 第27-28页 |
·学术出版品牌优势 | 第27页 |
·高水平的人才资源 | 第27-28页 |
·丰富的学术出版内容资源 | 第28页 |
·数目庞大且“专一”的读者资源 | 第28页 |
·劣势 | 第28-30页 |
·去教材教辅化程度低,市场经营观念不强 | 第28-29页 |
·领导体制和经营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机会 | 第30-31页 |
·转企改制基本完成,轻装上阵 | 第30页 |
·数字出版浪潮来袭,出版业面临重新洗牌 | 第30页 |
·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普及 | 第30-31页 |
·挑战 | 第31-33页 |
·来自其他大学出版社的挑战 | 第31页 |
·来自中央级出版社和地方出版集团的竞争 | 第31页 |
·来自数字技术服务商的挑战 | 第31-33页 |
5 大学出版社进行数字化学术出版的对策 | 第33-44页 |
·政策层面为大学出版社提供外部保障 | 第33-34页 |
·政策倾斜支持学术出版 | 第33-34页 |
·设立出版基金,多方资助支持学术出版 | 第34页 |
·建立适合学术出版的评价机制 | 第34页 |
·规范数字出版市场,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条 | 第34-35页 |
·国家加强监管和引导 | 第35页 |
·打造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条 | 第35页 |
·大学出版社进行数字出版改革 | 第35-37页 |
·深度挖掘本社图书优势,坚守品牌化学术出版道路 | 第36页 |
·学术书籍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 第36-37页 |
·进行立体化教材出版 | 第37页 |
·找准适合出版社实际的出版模式 | 第37-39页 |
·基于用户需求的按需出版 | 第37-38页 |
·基于学术交流的互动出版 | 第38-39页 |
·借鉴文学网站模式,进行网络出版 | 第39页 |
·建立立体化的网络营销体系 | 第39-42页 |
·利用多种媒介进行立体化营销 | 第40页 |
·建设功能完备的出版社网站 | 第40-42页 |
·培养数字化学术出版复合型人才 | 第42-4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