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立法完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1-2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8-21页 |
第一章 碳排放权交易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第一节 法律规制碳排放量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一、二氧化碳的污染物属性 | 第21-22页 |
二、法律规制碳排放量趋势显著 | 第22页 |
第二节 碳排放行为的法律属性分析 | 第22-25页 |
一、侵权角度的法律属性分析 | 第22-23页 |
二、财产权和物权角度的法律属性分析 | 第23-25页 |
第三节 碳排放权交易的内涵及价值 | 第25-31页 |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内涵 | 第25页 |
二、碳排放权交易的价值 | 第25-31页 |
第二章 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实践运行及其法律困境 | 第31-47页 |
第一节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制基础和实践分析 | 第31-36页 |
一、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制基础 | 第31-34页 |
二、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分析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中国对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参与 | 第36-40页 |
一、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 第36-37页 |
二、中国参与的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实践 | 第37-40页 |
第三节 碳排放权交易实践运行中的法律困境 | 第40-47页 |
一、立法不完善,交易平台分散 | 第40-42页 |
二、程序复杂,抬高成本 | 第42-43页 |
三、环境保护中的行政色彩浓厚 | 第43-44页 |
四、面临“碳泄露”的危机 | 第44-45页 |
五、中国在国际碳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 | 第45-47页 |
第三章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47-54页 |
第一节 提高立法层级,统一交易平台 | 第47-50页 |
一、提高立法层级 | 第47-48页 |
二、统一交易平台 | 第48-50页 |
第二节 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完善 | 第50-54页 |
一、完善交易主体制度 | 第50页 |
二、完善交易客体制度 | 第50-51页 |
三、完善评估机构以及登记结算机构制度 | 第51-52页 |
四、完善监管主体制度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