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各种结构形式分论文

宽波束宽频带八木天线的设计与优化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天线的优化算法简述第9-10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工作第10-12页
第二章 八木天线理论分析第12-28页
   ·八木天线结构分析第12-19页
     ·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第14页
     ·八木天线的分析方法第14-17页
     ·八木天线的电特性第17-19页
       ·方向性第17-18页
       ·输入阻抗第18页
       ·工作频带宽度第18-19页
       ·极化特性第19页
   ·八木天线的设计第19-23页
     ·单元数目N的确定第19-20页
     ·引向器的间距选择第20-21页
     ·引向器长度的选择第21页
     ·反射器与有源振子的间距选择第21-22页
     ·反射器长度的选择第22页
     ·无源振子半径的确定第22页
     ·有源振子的结构和尺寸第22页
     ·估算天线增益和主瓣宽度第22-23页
   ·矩量法第23-27页
     ·矩量法简述第23-25页
     ·八木天线的矩量法分析第25-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优化算法研究第28-40页
   ·单纯形法第28-30页
     ·单纯形法基本原理第28-29页
     ·单纯形法具体流程第29页
     ·单纯形法的特点第29-30页
   ·差分进化算法第30-37页
     ·智能优化算法发展简述第30-31页
     ·差分进化算法理论第31-34页
       ·差分进化算法简介第31-32页
       ·差分进化算法的特点第32页
       ·基本的差分进化算法第32-33页
       ·差分进化算法流程第33-34页
     ·差分进化模式第34-36页
       ·差分进化模式的分析比较第34-36页
       ·动态差分策略第36页
     ·控制参数的选择第36-37页
     ·差分进化算法的继续研究第37页
   ·一种 Nelder-Mead 单纯形-差分进化混合算法第37-39页
     ·混合算法原理第37-38页
     ·Nelder-Mead 单纯形-差分进化混合算法流程第38-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宽带八木天线的设计与优化第40-54页
   ·八木天线展宽工作频带的方法第40-46页
     ·加粗振子直径第40-41页
     ·有源振子结构的选择第41-44页
       ·X 形振子理论第41-42页
       ·折合振子理论第42-44页
     ·宽带八木天线的馈电结构第44-46页
   ·基于混合算法的八木天线优化第46-49页
     ·八木天线设计指标第47页
     ·八木天线参数初始化第47-48页
     ·不同优化算法的结果对比第48-49页
   ·宽带八木天线设计与优化第49-52页
     ·选用 X 形振子作为有源振子第49-51页
     ·选用折合振子作为有源振子第51-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八木天线实现宽波束覆盖的方法第54-64页
   ·通过振子后折展宽波瓣宽度第54-56页
   ·二元八木天线阵展宽波瓣宽度的方法第56-59页
     ·振子后折的情况第56-57页
     ·阵元旋转的情况第57-59页
   ·一副宽波束宽频带的八木天线设计与测试第59-62页
     ·天线的指标要求第59页
     ·天线设计第59-60页
     ·改善天线的前后比第60-61页
     ·天线的测试第61-62页
   ·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总结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研究成果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基站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下一篇:多种极化形式的短背射天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