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1 “典权”的概念、性质 | 第12-20页 |
| ·典权的概念 | 第12-13页 |
| ·典权的性质 | 第13-14页 |
| ·典权与类似法律关系的对比 | 第14-20页 |
| 2 中国近代典权制度的立法状况 | 第20-31页 |
| ·《大清民律草案》中典权的缺失 | 第20-21页 |
| ·《中华民国民律草案》关于典权制度的规定 | 第21-23页 |
| ·《中华民国民法典》关于典权制度的规定 | 第23-31页 |
| 3 中国近代典权制度建立的基础 | 第31-35页 |
| ·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相关地区风俗习惯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古代典权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 第33-35页 |
| 4 中国近代典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 第35-45页 |
| ·近代典权制度对于建国后相关民事法律的影响 | 第35-37页 |
| ·近代典权制度在台湾地区的延伸 | 第37-38页 |
| ·近年来大陆地区学界关于典权问题的讨论 | 第38-40页 |
| ·保留说 | 第39-40页 |
| ·废除说 | 第40页 |
| ·近代典权制度的当代思考 | 第40-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