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4页 |
| 第一部分 赤芍的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 第一节 赤芍概况 | 第14-15页 |
| 1 药材基本情况 | 第14页 |
| 2 性味功效 | 第14-15页 |
| 3 性能特点 | 第15页 |
| 第二节 赤芍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1 赤芍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2 现已阐明的单萜及其苷的化学结构 | 第16-18页 |
| ·蒎烷结构的单萜及其苷 | 第16-17页 |
| ·内酯结构的单萜及其苷 | 第17-18页 |
| 第三节 赤芍总苷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 1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 第18-19页 |
| ·抗凝血作用 | 第18页 |
| ·抑制血小板聚集 | 第18页 |
| ·抗血栓作用 | 第18-19页 |
| ·抗内毒素作用 | 第19页 |
|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19-20页 |
|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第19页 |
| ·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9-20页 |
| ·对脑部功能的影响 | 第20页 |
| 3 对肝脏的作用 | 第20页 |
| 4 抗肿瘤作用 | 第20页 |
| 5 抗菌作用 | 第20页 |
| 6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第20-21页 |
| 第四节 概括及总结 | 第21-22页 |
| 第二部分 活血化瘀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 第一节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治则 | 第22页 |
| 第二节 活血化瘀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 1 活血化瘀治疗理论的提出 | 第22-23页 |
| 2 活血化瘀药在治疗糖尿中的作用 | 第23页 |
| 3 概括及总结 | 第23-24页 |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4-47页 |
| 第一节 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 第24页 |
| 第二节 实验用赤芍饮片的基源鉴定 | 第24-26页 |
| 1 性状鉴定 | 第24-25页 |
| 2 显微鉴定 | 第25页 |
| 3 结论 | 第25-26页 |
| 第三节 赤芍有效部位的制备及降血糖药效研究 | 第26-29页 |
| 1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 ·药材提取 | 第26页 |
| ·有效部位富集 | 第26页 |
| ·实验用药及动物 | 第26-27页 |
| ·给药剂量及血糖测定 | 第27页 |
| ·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测定 | 第27-28页 |
| ·数据的统计处理 | 第28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28-29页 |
| ·赤芍有效部位的制备 | 第28页 |
| ·赤芍有效部位对KK/Upj-Ay小鼠自发高血糖的影响 | 第28页 |
| ·赤芍有效部位对KK/Upj-Ay小鼠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 3 结论 | 第29页 |
| 第四节 赤芍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 第29-47页 |
| 1 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分离纯化 | 第29-30页 |
| 2 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 | 第30-32页 |
| 3 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式 | 第32-36页 |
| ·单萜及其苷 | 第32-33页 |
| ·腺苷类 | 第33页 |
| ·鞣质 | 第33-35页 |
| ·黄酮类 | 第35页 |
| ·其他类化合物 | 第35-36页 |
| 4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36-47页 |
| ·新化合物结构研究 | 第36-39页 |
|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39-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附图 | 第5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