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冰青花的真善美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1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第8-11页 |
| 2 青花的源和流 | 第11-16页 |
| ·源——青花的起源 | 第11页 |
| ·流——青花的发展脉络 | 第11-16页 |
| 3 杨冰青花的背景 | 第16-30页 |
| ·时代 | 第16-18页 |
| ·地域——景德镇 | 第18-20页 |
| ·路径——现代青花发展问题的追述 | 第20-25页 |
| ·历程——从“大黑大白”到“青白相谐” | 第25-30页 |
| 4 杨冰青花的真善美 | 第30-47页 |
| ·青花艺术何以需要真善美 | 第30-33页 |
| ·真善美的内涵 | 第30-31页 |
| ·时代的需要和呼唤 | 第31-32页 |
| ·现代青花艺术之路的必要补给 | 第32-33页 |
| ·求真 | 第33-39页 |
| ·真与艺术 | 第33-34页 |
| ·真的误解 | 第34-35页 |
| ·杨冰青花中真的体现 | 第35-39页 |
| ·情感的真挚 | 第35-36页 |
| ·心态的真诚 | 第36-37页 |
| ·艺术的独创 | 第37-39页 |
| ·向善 | 第39-42页 |
| ·善与艺术 | 第39页 |
| ·杨冰青花中善的诠释 | 第39-42页 |
| ·善是“同情” | 第39-41页 |
| ·善是修养 | 第41页 |
| ·善是信念和责任 | 第41-42页 |
| ·致美 | 第42-47页 |
| ·美与艺术 | 第42页 |
| ·杨冰青花中美的表达 | 第42-47页 |
| ·从“真”到美 | 第42-44页 |
| ·由“善”致美 | 第44-45页 |
| ·以美及“真”、“善” | 第45-47页 |
| 5 杨冰青花作品的审美内涵分析 | 第47-54页 |
| ·“真”与“善”主题的言说 | 第47-49页 |
| ·生命的主题 | 第47-48页 |
| ·爱的主题 | 第48-49页 |
| ·美之呈现 | 第49-54页 |
| ·“不齐”之美 | 第49-50页 |
| ·装饰之美 | 第50-51页 |
| ·韵律之美 | 第51-52页 |
| ·质感之美 | 第52-54页 |
| 6 关于真善美的思考 | 第54-55页 |
| ·风格是什么 | 第54-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附录:杨冰的作品分类表 | 第60-67页 |
| 开题报告 | 第67-77页 |
| 硕士毕业生信息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