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岩溶(喀斯特)论文

白云岩岩溶砂化形成机理及其工程特性研究--以美姑河坪头水电站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1章 前言第13-24页
   ·工程概况及研究意义第13-16页
     ·工程概况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岩溶学的发展进程第16-17页
     ·碳酸盐岩岩溶机理研究现状第17-19页
     ·白云岩微观溶蚀特征研究现状第19-21页
   ·主要存在问题第21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研究区地质条件第24-47页
   ·区域地质背景第24-35页
     ·气象与水文第24-25页
     ·区域地貌特征第25-26页
     ·区域地层岩性第26-29页
     ·区域地质构造第29-35页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第35-47页
     ·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第35-38页
     ·地层岩性第38-42页
     ·地质构造第42-43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43页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第43-45页
     ·自然地质现象第45-47页
第3章 白云岩岩溶砂化基本特征第47-62页
   ·白云岩岩溶形态及“白云岩砂化”概念第47-49页
     ·溶洞第47页
     ·溶孔第47-48页
     ·溶隙第48页
     ·白云岩砂化第48-49页
   ·白云岩砂化的物质结构特征第49-53页
   ·白云岩砂化宏观分级第53-56页
     ·白云岩轻微砂化第53-54页
     ·白云岩微弱砂化第54页
     ·白云岩中等砂化第54-55页
     ·白云岩强烈砂化第55页
     ·白云岩全强砂化第55-56页
   ·白云岩砂化的地球化学特征第56-62页
     ·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第56-58页
     ·白云岩砂化主量元素迁移演化特征第58-62页
第4章 白云岩岩溶砂化空间发育分布规律第62-80页
   ·地下厂房区白云岩砂化发育特征第62-65页
     ·顶层排水廊道第62-63页
     ·中层排水廊道第63-64页
     ·进厂交通硐第64-65页
     ·压力管道下平段施工支硐第65页
   ·引水系统白云岩砂化发育特征第65-74页
     ·压力管道中平段施工支硐第65-67页
     ·蝶阀室交通硐第67-68页
     ·调压井上室交通硐第68-70页
     ·调压井上室第70页
     ·5#支硐第70-71页
     ·6#支硐第71页
     ·引水主硐第71-74页
   ·钻孔中白云岩砂化发育特征第74-78页
   ·白云岩砂化总体空间分布规律第78-80页
第5章 白云岩岩溶砂化宏观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80-100页
   ·白云岩砂化的物质基础第80-83页
     ·白云岩的矿物成分第80-81页
     ·白云岩的结构第81-83页
   ·白云岩砂化的地下水特征第83-91页
     ·地下水示踪试验第83-85页
     ·地下水化学特征第85-87页
     ·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流场特征第87-88页
     ·地下水系统补给、径流、排泄特征第88-90页
     ·地下水系统的演化过程第90-91页
   ·地质构造因素对白云岩砂化的影响第91-94页
     ·褶皱对白云岩砂化的影响第91-93页
     ·断层对白云岩砂化的影响第93-94页
   ·Ⅲ区斜坡变形破坏对白云岩砂化的影响第94-98页
     ·前缘顺层滑移-拉裂变形破坏体(Ⅲ2)第94-95页
     ·5#支硐老滑坡体(Ⅲ1)第95页
     ·Ⅲ3 滑坡拉裂区第95-96页
     ·拉裂带第96-98页
   ·新构造运动对白云岩砂化的影响第98-100页
第6章 白云岩岩溶砂化机理研究第100-121页
   ·白云岩室内溶蚀试验第100-104页
     ·试验对象第100页
     ·试验方法第100-101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101-104页
   ·白云岩微观溶蚀特征第104-107页
     ·薄片下微观溶蚀特征第104-106页
     ·扫描电镜下微观特征第106-107页
   ·白云岩溶蚀特征与裂隙发育程度第107-109页
   ·白云岩砂化微观溶蚀机理第109-111页
   ·白云岩砂化宏观形成演化机理第111-116页
     ·轻微砂化阶段第111-112页
     ·微弱砂化阶段第112-113页
     ·中等砂化阶段第113-114页
     ·强烈砂化阶段第114-115页
     ·全强砂化阶段第115-116页
   ·白云岩岩溶砂化分布规律的空间预测第116-119页
     ·白云岩砂化空间分布预测的定性指标第116-117页
     ·工程区白云岩砂化地质类比预测第117-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第7章 白云岩岩溶砂化的工程特性研究第121-142页
   ·砂化白云岩的岩体结构特征研究第121-126页
     ·不同砂化程度白云岩岩体的结构特征第121-123页
     ·岩溶砂化对岩体完整程度的损伤第123-126页
   ·砂化白云岩力学参数研究第126-130页
     ·不同砂化程度白云岩抗压强度第126-127页
     ·不同砂化程度白云岩抗拉强度第127-128页
     ·不同砂化程度白云岩抗剪强度第128-129页
     ·不同砂化程度白云岩变形参数第129-130页
   ·地下硐室围岩岩体质量评价第130-134页
     ·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第130-134页
     ·围岩分类结果第134页
   ·白云岩砂化对岸坡深部滑坡的滑动面的控制作用第134-137页
     ·(Ⅲ1-a)前缘滑块块体底滑面分析第134-136页
     ·(Ⅲ1-b)滑坡区底滑面特征第136-137页
   ·白云岩砂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第137-140页
     ·Ⅰ区边坡第137-138页
     ·Ⅱ区边坡第138页
     ·Ⅲ区边坡第138-139页
     ·Ⅳ区边坡第139-140页
   ·白云岩砂化对渗透稳定性的影响第140-142页
     ·岩溶砂化渗漏与涌水评价第140页
     ·防排水建议第140-142页
结论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50-151页
作者简介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玛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物组合研究--基于高光谱短波红外技术
下一篇:滩坝砂低渗透储层成因及开发对策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