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2-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 ·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 ·土壤侵蚀模型发展 | 第14-19页 |
| ·QRSM模型的概述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区土壤侵蚀状况及空间分布 | 第20页 |
| ·研究区土壤侵蚀量定量模型监测精度 | 第20页 |
| ·研究区土壤侵蚀因子的时空分析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2-26页 |
| ·基本概况 | 第22页 |
| ·地形地貌 | 第22-23页 |
| ·气候条件 | 第23页 |
| ·水文概况 | 第23-24页 |
| ·土壤 | 第24-25页 |
| ·植被概况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6-42页 |
|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第26-27页 |
| ·降雨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26页 |
| ·土壤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6页 |
| ·植被覆盖遥感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6-27页 |
| ·地形因子所需全要素矢量文件 | 第27页 |
| ·土壤侵蚀定量模型因子的确定 | 第27-38页 |
| ·降雨侵蚀力模型与R值(Rainfall and runoff factor) | 第27-30页 |
|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Soil erodibility factor) | 第30-33页 |
| ·地表CP因子(Crop and support practice factor)提取与赋值 | 第33-35页 |
| ·地形因子SL(Slope length-Gradient factor)空间提取 | 第35-38页 |
| ·土壤侵蚀定量监测方法 | 第38-42页 |
| ·土壤侵蚀定量监测 | 第38-39页 |
| ·土壤侵蚀精度检验方法 | 第39-42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2-60页 |
|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 | 第42-44页 |
| ·土壤侵蚀数量特征 | 第42页 |
| ·土壤侵蚀定量监测结果图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精度检验 | 第44-46页 |
| ·实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 | 第44-45页 |
| ·精度检验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页 |
| ·各因子时空分布分析 | 第46-60页 |
| ·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与分析 | 第46-48页 |
| ·土壤可蚀性因子空间分布分析 | 第48-52页 |
| ·地表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52-55页 |
| ·地形因子SL提取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全文结论 | 第60-61页 |
| ·不足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发表文章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