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9页 |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2-18页 |
·行动者网络理论 | 第12-14页 |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核心概念 | 第12-13页 |
·行动者网络理论方法论 | 第13页 |
·国内外学者对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应用 | 第13-14页 |
·国外学者的应用 | 第13-14页 |
·国内学者的应用 | 第14页 |
·ANT应用研究评述 | 第14页 |
·产业集群与嵌入性(Embeddedness) | 第14-18页 |
·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嵌入性(Embeddedness)在产业集群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产业集群的社会学介入 | 第15页 |
·嵌入性理论的进一步解释 | 第15-18页 |
第三章 跟随行动者:“沙集模式”的生成与转化 | 第18-38页 |
·东风村:商业文化深度嵌入的乡村 | 第18页 |
·“沙集模式”产生和发展:三个行动者网络的建构 | 第18-31页 |
·首创者创业:第一个行动者网络的建构 | 第19-23页 |
·前期行动者的加入:首创者创业前的背景和条件 | 第19-20页 |
·第一个行动者网络的形成:首创者的创业过程 | 第20-23页 |
·东风村电商-家具产业集群形成:第二个行动者网络的建构 | 第23-29页 |
·经验/技能的小范围扩散 | 第24页 |
·经验/技能的大范围扩散 | 第24-28页 |
·行动者接受角色界定,东风村电商-家具产业集群形成 | 第28-29页 |
·以“沙集”为OPP联结外部世界:第三个行动者网络的建构 | 第29-31页 |
·媒体大量报道:“沙集”开始作为网络建构的OPP | 第30页 |
·社科院和阿里巴巴集团调研并提供咨询帮助:“沙集现象”提升为“沙集模式” | 第30-31页 |
·外地厂家商家的转译:家具淘宝村 | 第31页 |
·消费者的转译:山寨宜家 | 第31页 |
·“沙集模式”的转化:面对“危机”的转译 | 第31-38页 |
·危机:行动者网络的动态变化 | 第32-35页 |
·恶性竞争:文化嵌入性负面效应显现 | 第32页 |
·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土地供应不足:转译策略的应对不足 | 第32-33页 |
·生产规模偏小,生产方式落后:认知嵌入需提升 | 第33页 |
·快递公司联合涨价:行动者对网络的利益诉求发生变化 | 第33页 |
·淘宝对中小卖家不再友好:淘宝对自身利益重新转译 | 第33-34页 |
·专利纠纷:边缘行动者谋求关键行动者地位 | 第34-35页 |
·“沙集模式”的转化 | 第35-38页 |
·电商-家具行业内的转化 | 第36页 |
·其他转化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沙集模式”的结构与“沙集模式”的再审视 | 第38-42页 |
·“沙集模式”的结构 | 第38-39页 |
·“沙集模式”及“沙集模式”意义的再审视 | 第39-40页 |
·“沙集模式”发展的建议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50-52页 |
附件 | 第52-5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