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CONTEN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西方新闻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 | 第13-19页 |
(一) 天赋人权 | 第13-14页 |
(二) 人民主权 | 第14-15页 |
(三) 观点的自由市场 | 第15-17页 |
(四) 第四权理论 | 第17-19页 |
二、 中国近现代史中,新闻自由思想的发展脉络 | 第19-26页 |
(一) 清末——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新闻自由理论 | 第19-21页 |
(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受到绝对新闻自由的戕害 | 第21-22页 |
(三) 袁世凯复辟时期——软硬兼施遏制新闻自由的发展 | 第22-23页 |
(四) 五四时期——中国新闻自由发展趋于理性 | 第23-24页 |
(五) 抗战时期——新闻自由在两党的夹缝中生存 | 第24页 |
(六)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无产阶级自由观念成为主流 | 第24-26页 |
三、 探究中西方学者对新闻自由差异化解读的原因 | 第26-40页 |
(一) 新闻自由的逻辑起点不同 | 第26-28页 |
1. 西方新闻自由发韧于宗教教义 | 第26-27页 |
2. 中国新闻自由缘起于殖民侵略 | 第27-28页 |
(二) 对新闻自由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选择不同 | 第28-30页 |
1. 西方重视新闻自由的价值理性 | 第28-29页 |
2. 中国重视新闻的工具理性 | 第29-30页 |
(三) 要求立法的目的不同 | 第30-33页 |
1. 西方的新闻立法 | 第30-31页 |
2. 中国的新闻立法 | 第31-33页 |
(四) 所处的政治背景不同 | 第33-35页 |
1. 西方的政治背景 | 第33页 |
2. 中国的政治背景 | 第33-35页 |
(五) 中西方政治领袖对新闻自由的推动作用不同 | 第35-40页 |
1. 托马斯 杰斐逊对美国的影响 | 第35-36页 |
2. 列宁、斯大林对苏联的影响 | 第36-37页 |
3. 毛泽东对中国的影响 | 第37-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