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中国文艺气质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生态的时代”与新范式的跨学科冲击 | 第7-9页 |
·媒介即环境:文艺研究的新视域 | 第9-11页 |
·削足适履?中西媒介环境的异质性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古代媒介环境的文化迁移与心理遗存 | 第13-26页 |
·口语文化心态的顽强“印记” | 第13-19页 |
·从物象到意象的诗性思维 | 第14-16页 |
·语法淡化、语境开放的书写 | 第16-18页 |
·记忆的负担与文学复古运动 | 第18-19页 |
·汉字的革命与印刷思维模式——姗姗来迟的“内化” | 第19-26页 |
·笨重的繁体:“言文分离”与雅俗分流 | 第20-22页 |
·活字印刷与市民文学的兴起 | 第22-23页 |
·机械印刷、汉语拉丁化与文学现代性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当代电子媒介文化中的文艺景观 | 第26-43页 |
·信息革命触发文学的媒介狂欢 | 第26-32页 |
·视觉消费·出版转型·青春文学慕客 | 第26-28页 |
·电视老大哥·娱乐精神·文学性外流 | 第28-30页 |
·网络文学·电子书写·文本解放 | 第30-32页 |
·新新媒介,新新文学 | 第32-37页 |
·博客空间·文学理想 | 第32-34页 |
·微博文体·文学碎片化 | 第34-36页 |
·播客·私人广电·新新文化产品 | 第36-37页 |
·杂交能量:艺术家如何调配媒介膳食 | 第37-43页 |
·韩寒——讨巧又讨嫌的借力者 | 第39-40页 |
·方文山——不安分的词人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多重媒介环境下文学的后现代性出路 | 第43-50页 |
·媒介的暴政:乐园,还是监狱? | 第43-45页 |
·文学的对话:“部落人”的回归 | 第45-47页 |
·文学的流变:媒介补救性的可能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