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引言 | 第13-17页 |
| 第一部分 STR-PCR 定量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细胞植入技术的建立 | 第17-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 1.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 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 3. 实验流程 | 第18页 |
| 4. 人工模拟混合嵌合样本 | 第18页 |
| 5. 标本采集 | 第18页 |
| 6. 分离单个核细胞 | 第18-19页 |
| 7. 基因组DNA 抽提 | 第19页 |
| 8. STR-PCR 扩增 | 第19-20页 |
| 9.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 | 第20页 |
| 10. 信息分析 | 第20页 |
| 11. 计算嵌合率 | 第20页 |
| 结果 | 第20-23页 |
| 1. 人工模拟混合嵌合样本的峰面积比例 | 第20-22页 |
| 2. 有效STR 信息位点 | 第22页 |
| 3. 方法的敏感性 | 第22页 |
|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 | 第22-23页 |
| 5. 动态监测移植后早期嵌合体 | 第23页 |
| 讨论 | 第23-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7页 |
| 第二部分 Allo-HSCT 后不同细胞植入动力学以及与aGVHD 关系 | 第27-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7-31页 |
| 2.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 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页 |
| 4. 标本采集 | 第31页 |
| 5.分离 MNC、分选 T 细胞和 粒细胞 | 第31-32页 |
| 6. 嵌合率检测 | 第32-33页 |
| 7. 统计学处理 | 第33页 |
| 结果 | 第33-36页 |
| 1. 有效STR 信息位点 | 第33页 |
| 2. 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 | 第33页 |
| 3. 移植后早期嵌合体的检测及其植入顺序 | 第33-35页 |
| 4. 嵌合率与aGVHD 的关系 | 第35-36页 |
| 讨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第三部分 嵌合体检测动态变化在疾病复发和移植物被排斥中的应用 | 第39-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1. 病例资料 | 第39页 |
| 2. 标本采集 | 第39页 |
| 3. 单个核细胞提取 | 第39-40页 |
| 4. 基因组DNA 抽提 | 第40页 |
| 5. 供体嵌合率检测 | 第40页 |
| 结果 | 第40-44页 |
| 1. 疾病转归 | 第40-41页 |
| 2. 移植后供者细胞嵌合率动态变化 | 第41-44页 |
| 讨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全文总结 | 第47-48页 |
| 附录A:综述 | 第48-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B:中英文缩略词 | 第57-59页 |
| 附录C: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获得奖励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