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品理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研究--以安徽泗县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一、公共品理论 | 第16-17页 |
(一) 公共品的定义 | 第16页 |
(二) 公共品的性质 | 第16页 |
(三) 公共品的分类 | 第16-17页 |
(四)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品性质 | 第1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第三章 安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概述 | 第24-30页 |
一、安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一)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高潮期 | 第24-25页 |
(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低迷期 | 第25页 |
(三) 两工体制下的回升期 | 第25-26页 |
(四) 税费改革后的徘徊期 | 第26页 |
(五)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的回暖期 | 第26页 |
二、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 第26-30页 |
(一) 变量的选择和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二) 实证结果及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泗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现状分析 | 第30-38页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描述 | 第30-31页 |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管理情况 | 第31-36页 |
(一) 建设现状 | 第31-34页 |
(二) 投资现状及困境 | 第34-35页 |
(三) 管理现状 | 第35-36页 |
三、农户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态度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49页 |
一、利益主体层面问题分析与原因探讨 | 第38-45页 |
(一) 政府方面 | 第38-41页 |
(二) 农户方面 | 第41-44页 |
(三) 第三方投资者 | 第44-45页 |
二、供给机制层面问题分析与原因探讨 | 第45-49页 |
(一) 决策机制不完善 | 第45-47页 |
(二) 筹融资机制不健全 | 第47页 |
(三) 监督机制缺失 | 第47-48页 |
(四) 管理机制低效率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对策建议 | 第49-55页 |
一、建立有效的利益主体激励机制 | 第49-51页 |
(一) 强化政府职能定位 | 第49-50页 |
(二) 明晰公共品的产权 | 第50-51页 |
(三) 构建多元供给体系 | 第51页 |
二、供给机制的完善 | 第51-55页 |
(一) 改革决策机制 | 第52页 |
(二) 健全筹融资机制 | 第52-53页 |
(三)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53页 |
(四) 创新管理机制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