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综合资源规划中节能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7-3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2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0-28页 |
| ·综合资源规划方面研究 | 第20-21页 |
| ·节能管理方面研究 | 第21-25页 |
| ·节能服务产业方面研究 | 第25-26页 |
| ·发电权交易方面研究 | 第26-2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28-30页 |
| ·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30-32页 |
| 第2章 电力综合资源规划中节能评价分析方法 | 第32-49页 |
| ·电力综合资源规划 | 第32-34页 |
| ·电力综合资源规划原理 | 第32页 |
| ·PIRP与TPRP区别 | 第32-34页 |
| ·PIRP实施步骤 | 第34页 |
| ·电力综合资源规划目标及其分析 | 第34-39页 |
| ·电力综合资源规划模型 | 第35-39页 |
| ·电力综合资源规划目标和约束分析 | 第39页 |
| ·电力节能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 ·节能绩效指标 | 第41-44页 |
| ·节能量绩效指标 | 第41-42页 |
| ·节能率绩效指标 | 第42-43页 |
| ·节能绩效指标分解 | 第43-44页 |
| ·电力节能关键要素分析模型 | 第44-47页 |
| ·弹性系数模型 | 第44-46页 |
| ·投入产出模型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3章 发电侧资源规划节能机制设计模型 | 第49-64页 |
| ·发电装机节能置换机制设计模型 | 第49-56页 |
| ·高耗能火电关停判断模型 | 第49-52页 |
| ·发电装机置换决策模型 | 第52-54页 |
| ·发电装机置换节能分析模型 | 第54-55页 |
| ·算例分析 | 第55-56页 |
| ·发电权交易机制设计模型 | 第56-63页 |
| ·发电权交易模型 | 第57-60页 |
| ·发电权交易利润分配模型 | 第60-61页 |
| ·算例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4章 需求侧资源规划节能机制设计模型 | 第64-93页 |
| ·我国节电潜力分析 | 第64-67页 |
| ·行业节电潜力分析 | 第64页 |
| ·主要用电设备节电潜力分析 | 第64-67页 |
| ·工业用户参与下节能机制设计模型 | 第67-75页 |
| ·工业用户参与节能的技术措施 | 第67-70页 |
| ·变压器设备选型节能优化模型 | 第70-74页 |
| ·算例分析 | 第74-75页 |
| ·商业用户参与下节能机制设计模型 | 第75-88页 |
| ·商业用户参与节能的技术措施 | 第76-77页 |
| ·分时电价下蓄能设备决策优化模型 | 第77-79页 |
| ·分时电价下空调选型决策模型 | 第79-83页 |
| ·算例分析 | 第83-88页 |
| ·电力企业参与下节能机制设计模型 | 第88-92页 |
| ·电力企业参与节能的技术措施 | 第88-89页 |
| ·电能输送成本-效率分析模型 | 第89-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第5章 节能服务公司参与节能规划机制研究 | 第93-113页 |
|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 第93-95页 |
| ·外部因素 | 第93-94页 |
| ·内部因素 | 第94-95页 |
| ·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运作 | 第95-101页 |
| ·市场定位 | 第95-96页 |
| ·客户选择 | 第96-97页 |
| ·节能服务公司服务类型 | 第97-98页 |
| ·节能服务公司运作模式 | 第98-99页 |
| ·节能服务公司运作手段 | 第99-100页 |
| ·能耗监测 | 第100-101页 |
| ·能量利用水平评价指标 | 第101-104页 |
| ·能耗量指标 | 第101-103页 |
| ·效率指标 | 第103-104页 |
| ·节能效果指标 | 第104页 |
| ·节能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 第104-109页 |
| ·节能技术经济分析主要内容 | 第105页 |
| ·节能技术经济分析可比条件 | 第105-106页 |
| ·节能技术方案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 第106-108页 |
| ·节能投资标准计算 | 第108-109页 |
| ·节能量计算 | 第109-112页 |
| ·节能量确定原则 | 第109页 |
| ·节能量计算方法 | 第109-110页 |
| ·单个产品(工序)节能量计算方法 | 第110-111页 |
| ·项目节能量计算 | 第111-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6章 电力综合资源规划中节能机制政策环境 | 第113-132页 |
| ·政府为主导的电力节能组织结构设计 | 第113-115页 |
| ·电力节能法律环境 | 第115-122页 |
| ·颁布节能法律法规 | 第116-118页 |
| ·各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办法 | 第118-119页 |
| ·法律环境完善方向 | 第119-122页 |
| ·电力节能市场机制环境 | 第122-125页 |
| ·电价政策 | 第122-124页 |
| ·财税政策 | 第124-125页 |
| ·电力节能政策保障手段 | 第125-130页 |
| ·引导手段 | 第125-128页 |
| ·运作机制 | 第128-1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4-14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2-14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43-144页 |
| 致谢 | 第144-14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