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两大赋煤区煤系非常规气形成条件及对比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详细摘要 | 第6-9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9-15页 |
1 绪论 | 第15-3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含煤岩系地层的基本特点 | 第16-20页 |
·煤系非常规气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非常规油气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本文涉及的煤系非常规气体涵盖范围 | 第21-22页 |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天然气水合物概念及基本特征 | 第22-24页 |
·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页岩气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页岩气概念 | 第28页 |
·煤系页岩气的基本特征 | 第28-31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主要工作量及创新点 | 第33-37页 |
·主要工作量 | 第33页 |
·创新点 | 第33-37页 |
2 区域地质及煤系发育状况 | 第37-61页 |
·青海省区域地层 | 第37-42页 |
·青海省地层分区 | 第37-38页 |
·青海省地层分布情况 | 第38-42页 |
·青海省区域构造 | 第42-46页 |
·青海省大地构造背景 | 第42-43页 |
·青海省区域构造格局 | 第43-45页 |
·区域构造演化 | 第45-46页 |
·岩浆岩 | 第46-48页 |
·木里煤田煤系发育特征 | 第48-55页 |
·木里煤田含煤地层及煤层发育情况 | 第48-50页 |
·木里煤田煤质与煤类 | 第50-51页 |
·木里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 | 第51-55页 |
·乌丽地区煤系发育特征 | 第55-59页 |
·乌丽地区含煤地层及煤层发育情况 | 第55-57页 |
·乌丽地区煤质与煤类 | 第57-58页 |
·乌丽地区煤炭资源量状况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3 木里煤田页岩气形成条件分析 | 第61-73页 |
·木里地区泥页岩发育 | 第61-62页 |
·木里煤田含煤岩系地层烃源岩评价 | 第62-68页 |
·有机质含量 | 第62-63页 |
·有机质类型 | 第63-65页 |
·有机质成熟度 | 第65-68页 |
·木里煤田页岩气储集层 | 第68-72页 |
·孔渗条件 | 第68-69页 |
·脆性矿物含量 | 第69-70页 |
·构造作用对于储层的改造作用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4 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研究 | 第73-105页 |
·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 | 第73-84页 |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分析 | 第73-79页 |
·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分析 | 第79-84页 |
·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状况 | 第84-93页 |
·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的基本特征 | 第84-87页 |
·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研究 | 第87-93页 |
·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层的测井解释 | 第93-102页 |
·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层地球物理特征 | 第94-97页 |
·天然气水合物测井解释结果分析 | 第97-102页 |
·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5 乌丽地区煤系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 第105-123页 |
·乌丽地区煤系页岩气形成条件分析 | 第106-112页 |
·乌丽地区泥页岩发育情况 | 第106页 |
·构造分析 | 第106-108页 |
·沉积相分析 | 第108-109页 |
·烃源岩分析 | 第109-110页 |
·储集层特征 | 第110-112页 |
·乌丽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 第112-122页 |
·乌丽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工作 | 第112-113页 |
·乌丽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分析 | 第113-116页 |
·乌丽地区水合物赋存预测 | 第116-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6 煤系非常规气成藏模式研究 | 第123-131页 |
·木里煤田与乌丽地区煤系非常规气赋存条件对比 | 第123-126页 |
·区域地层发育情况比较 | 第123-124页 |
·含煤岩系发育情况比较 | 第124-125页 |
·烃源岩比较 | 第125页 |
·储集层比较 | 第125-126页 |
·比较总结 | 第126页 |
·煤系非常规气成藏模式分析 | 第126-127页 |
·煤系非常规气勘探建议 | 第127-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5页 |
·主要结论 | 第131-133页 |
·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建议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3页 |
致谢 | 第143-145页 |
作者简介 | 第145页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