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图表目录 | 第14-17页 |
引言 | 第17-1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9-49页 |
·太阳能和太阳能电池 | 第19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19-21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衡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参数 | 第23-25页 |
·单色光光电转换效率(IPCE) | 第23-24页 |
·短路电流密度(J_(sc)) | 第24页 |
·开路电压(V_(oc)) | 第24页 |
·总的光电转换效率(η) | 第24页 |
·光电流密度-电压曲线(J-V) | 第24-25页 |
·光敏剂 | 第25-41页 |
·金属配合物光敏剂 | 第25-29页 |
·有机光敏剂 | 第29-39页 |
·第二类光敏剂 | 第39-41页 |
·组合的光敏剂 | 第41页 |
·电解质和空穴导体 | 第41-46页 |
·钴配合物氧化还原电对电解质 | 第42页 |
·有机电对电解质 | 第42-44页 |
·Br~-/Br_3~-氧化还原电解质 | 第44页 |
·拟卤素氧化还原电解质 | 第44页 |
·其他氧化还原电对的电解质 | 第44页 |
·空穴传输材料 | 第44-46页 |
·对电极 | 第46页 |
·展望 | 第46-47页 |
·选题依据 | 第47-49页 |
2 含D-π-A结构第二类光敏剂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 第49-63页 |
·引言 | 第4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以三苯胺为供电子基含有不同π桥基的第二类光敏剂的设计 | 第50-55页 |
·合成方法与表征 | 第52-55页 |
·含有不同电子给体的第二类光敏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55-61页 |
·合成方法与表征 | 第57-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3 空穴传输材料的设计合成_与表征 | 第63-69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相关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64-65页 |
·相关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性能测试方法及光敏剂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研究 | 第69-94页 |
·引言 | 第69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与性能测试 | 第69-73页 |
·试剂、材料及仪器 | 第69页 |
·液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方法 | 第69-71页 |
·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方法 | 第71-72页 |
·电池的性能测试 | 第72-73页 |
·光敏剂及空穴传输材料光物理与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73页 |
·光敏剂及空穴传输材料的光物理性能测试 | 第73页 |
·光敏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3页 |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第73页 |
·以三苯胺为电子给体第二类光敏剂的光物理、电化学及光伏性能测试 | 第73-83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74-76页 |
·电化学性能 | 第76-78页 |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第78-79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 | 第79-82页 |
·电化学阻抗测试 | 第82-83页 |
·含有不同电子给体第二类光敏剂的光物理、电化学及光伏性能测试 | 第83-92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83-85页 |
·电化学性质 | 第85-87页 |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第87页 |
·电池的光电转化性能测试 | 第87-91页 |
·电化学阻抗测试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空穴传输材料的光物理、电化学及应用于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研究 | 第94-101页 |
·引言 | 第94页 |
·空穴传输材料的光物理性能 | 第94-97页 |
·空穴传输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97-98页 |
·空穴传输材料应用于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20页 |
附录1 名词缩写诠释 | 第120-121页 |
附录2 目标化合物和参比化合物的结构及名称 | 第121-122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22-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作者简介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