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5页 |
综述一 心包经、心经与心脏相关情况的研究 | 第10-16页 |
综述二 皮肤血流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技术 | 第16-20页 |
综述三 甲襞微循环检查和激光多普勒技术对针灸效应的评价作用 | 第20-25页 |
综述四 NO/NOS与交感神经在心血管活动中的作用 | 第25-30页 |
综述五 CaM与交感神经在经穴-脏腑相关效应中的作用 | 第30-35页 |
第二部分 不同频率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相关经穴皮肤血流量与相关分子(NOS/NO/CaM)变化的研究 | 第35-57页 |
前言 | 第35-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结果 | 第41-51页 |
1 心肌不同状态下大鼠ECG中J点和QRS起始点差值的变化 | 第41-43页 |
2 心肌不同状态下大鼠相关经穴皮肤血流量的变化 | 第43-46页 |
3 心肌不同状态下大鼠相关经穴NO含量和NOS活性水平的变化 | 第46-49页 |
4 心肌不同状态下大鼠相关经穴CaM含量的变化 | 第49-51页 |
讨论 | 第51-56页 |
1 心肌不同状态下大鼠ECG中J点和QRS起始点差值的变化 | 第51-52页 |
2 心肌不同状态下大鼠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的变化 | 第52-53页 |
3 心肌不同状态下大鼠相关经穴NO含量和NOS活性水平的变化 | 第53-54页 |
4 心肌不同状态下大鼠相关经穴CaM含量的变化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全文总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