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日照大学城规划建设总结及其思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12-14页
     ·研究对象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
     ·研究目的第14页
     ·研究意义第14页
   ·研究动态第14-18页
     ·大学城概念的研究第14-16页
     ·大学城建设的相关研究第16-18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8-20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研究框架第19-20页
第2章 日照大学城概况第20-27页
   ·建设驱动机制第20-21页
     ·政府方面第20-21页
     ·学校方面第21页
   ·建设历程第21-24页
   ·日照大学城相关规划第24-27页
     ·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第24-25页
     ·日照市大学科技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第25-27页
第3章 日照大学城建设特征第27-48页
   ·大学城功能区位——包含式第27-29页
     ·与城市的功能区位关系第27-28页
     ·日照大学城的包含式布局模式第28-29页
   ·大学城建设过程——渐进式第29-33页
     ·大学城以建设过程为标准的分类第29页
     ·与长清大学城的对比分析第29-33页
   ·大学城建设模式—政府主导、校企出资第33-35页
     ·大学城建设的几种典型模式第33-34页
     ·日照大学城建设模式的特点第34-35页
   ·大学城后勤——社会化第35-37页
     ·大学城后勤化推动传统高校功能分区的改变第36页
     ·解决失地农民生活问题第36-37页
     ·使师生生活社会化第37页
   ·大学城布局模式——学生生活区校外化第37-43页
     ·学生生活区校外化模式研究第37-40页
     ·大学城生活区现状特征第40-43页
     ·大学城生活区校外化的影响第43页
   ·大学城布局模式——教师住宅校内化第43-48页
     ·教师住区的选址因素第43-45页
     ·教师住区与广州大学城的横向比较第45-46页
     ·大学城教师住区现状特征第46-48页
第4章 日照大学城建设对城市层面的影响第48-61页
   ·日照大学城建设对城市功能的影响第48-57页
     ·日照大学城对日照高等教育事业的影响第48-49页
     ·大学城建设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49-54页
     ·大学城建设对城市文化的建设影响第54-57页
     ·大学城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第57页
   ·日照大学城建设对城市结构的影响第57-61页
     ·日照大学城促进城市结构的形成第57-59页
     ·日照大学城优化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第59页
     ·日照大学城建设影响城市交通结构第59-61页
第5章 日照大学城建设对社区层面的影响第61-80页
   ·日照大学城对社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评价第61-63页
     ·日照大学城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第61-62页
     ·日照大学城对社区社会的影响第62页
     ·日照大学城对社区文化的影响第62-63页
   ·日照大学城校园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影响评价第63-67页
     ·校园规划建设用地第63-64页
     ·校舍建设用各个分区的指标第64-65页
     ·校园各分区建设用地指标第65-66页
     ·日照大学城校园的指标评析第66-67页
   ·日照大学城生活区校外化的影响评价第67-76页
     ·日照大学城生活区校外化的满意度评价第67-68页
     ·大学城教学区、生活区、体育区之间关系的审视第68-71页
     ·大学城的生活区物业管理方面解读与对策第71-72页
     ·大学城生活区配套设施方面的解读与对策第72页
     ·大学城生活区内的公寓楼布局形态和空间环境研究第72-74页
     ·大学城学生生活区指标体系研究第74-76页
   ·日照大学城对社区交通的影响分析第76-79页
     ·日照大学城社区交通出行的调查分析第76-77页
     ·日照大学城社区交通存在的问题第77-79页
   ·大学城总体评价第79-80页
第6章 日照大学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反思第80-83页
   ·大学城建设存在的问题第80-81页
     ·后勤社会化带来的问题第80页
     ·建设模式带来问题——土地利用效率地第80页
     ·资源共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第80-81页
   ·大学城建设的反思第81-83页
     ·明确大学城发展定位第81页
     ·实现高等院校地方化第81-82页
     ·改革大学城的管理体制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后记第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传统吉祥图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济南大学科技园职住空间规划研究--基于空间均衡理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