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分析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次 | 第8-10页 |
1 引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春天 | 第10-12页 |
2 实证样本:全国首例非法证据排除案 | 第12-22页 |
·案情简介 | 第12-15页 |
·案件经过 | 第12-13页 |
·案件判决 | 第13-15页 |
·核心问题 | 第15-22页 |
·非法证据的概念标准 | 第15-16页 |
·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之别 | 第16-18页 |
·侦查前程序影响下的证据排除 | 第18-19页 |
·非法方法取证的外延 | 第19-20页 |
·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 | 第20-22页 |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现状 | 第22-29页 |
·现状概况 | 第22-26页 |
·立法现状 | 第22-24页 |
·实践现状 | 第24-26页 |
·功效评估 | 第26-29页 |
·吓阻功能 | 第26-27页 |
·救济效果 | 第27-29页 |
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障碍 | 第29-34页 |
·价值冲突 | 第29-30页 |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冲突 | 第29-30页 |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冲突 | 第30页 |
·实践障碍 | 第30-34页 |
·刑事司法的潜规则 | 第30-31页 |
·书面印证的负效应 | 第31-32页 |
·政治传统文化因素 | 第32-34页 |
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模式选择 | 第34-41页 |
·参鉴模式 | 第34-37页 |
·美国的非法证据强制排除模式 | 第34-36页 |
·德国的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据禁止使用模式 | 第36-37页 |
·优化选择 | 第37-41页 |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模式的立法分析 | 第37-38页 |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模式的选择 | 第38-41页 |
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配套保障 | 第41-47页 |
·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落实 | 第41-42页 |
·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 | 第42-44页 |
·讯问时律师在场权的确认 | 第44-45页 |
·非法证据排除操作程序的完善 | 第45-46页 |
·程序性制裁机制的建立 | 第46-47页 |
7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