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大肠杆菌O157:H7富集及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略语表第7-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3页
   ·大肠杆菌O157:H7概述第13-15页
     ·大肠杆菌O157:H7的生理生化特性第13-14页
     ·大肠杆菌O157:H7的毒力因子及致病机理第14页
     ·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临床表现第14页
     ·大肠杆菌O157:H7的传播途径及流行现状第14-15页
   ·大肠杆菌O157:H7抗体制备研究进展第15-17页
     ·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概念第15-16页
     ·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16-17页
   ·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第17-21页
     ·传统分离鉴定法第17页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第17-18页
     ·免疫学检测方法第18-20页
     ·其他检测方法第20-21页
   ·免疫磁分离技术应用进展第21-22页
     ·免疫磁分离技术概述第21页
     ·免疫磁技术应用于大肠杆菌O157:H7检测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大肠杆菌O157:H7抗体的制备和鉴定第23-36页
   ·材料与仪器第23-25页
     ·菌株及免疫动物第23-24页
     ·主要试剂及材料第2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31页
     ·免疫原的制备第25-26页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26-27页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27-29页
     ·抗体浓度和纯度测定第29页
     ·抗体鉴定第29-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SDS-PAGE电泳分析抗体纯化效果第31页
     ·抗体浓度和效价第31-32页
     ·单抗亚型鉴定结果第32页
     ·免疫斑点杂交法鉴定抗体特异性第32-34页
     ·SDS-PAGE和Western-b1ots结果第34-35页
     ·免疫胶体金电镜观察结果第35页
   ·讨论第35-36页
第三章 大肠杆菌O157:H7免疫磁珠分离富集方法的建立第36-48页
   ·材料与仪器第36-37页
     ·菌株第36页
     ·主要试剂及材料第36-37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7页
     ·相关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第37页
   ·实验方法第37-41页
     ·确定适合用于制备免疫磁珠的抗体第37-38页
     ·确定制备每mg免疫磁珠所需单抗10C5-H3-B6的量第38页
     ·制备一批单抗免疫磁珠并对其进行水化粒径分析第38页
     ·确定捕获1mL 10~(4~5) CFU/mL菌液所需免疫磁珠的量第38-39页
     ·确定所需的最短孵育时间第39页
     ·确定所需最短分离时间第39页
     ·确定0.05mg单抗免疫磁珠最高捕获浓度第39页
     ·评价单抗免疫磁珠特异性第39页
     ·存在杂菌干扰时免疫磁珠的捕获效率第39-40页
     ·在实际样本中的捕获效果第40-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Nicomp380纳米粒度分析仪监测磁珠水化粒径变化第41-42页
     ·不同抗体制备的免疫磁珠捕获效果第42页
     ·确定制备每mg免疫磁珠所需添加单抗10C5-H3-B6的量第42页
     ·确定捕获1mL 10~5CFU/mL菌液所需添加免疫磁珠的量第42-43页
     ·免疫反应时间对捕获效率的影响第43-44页
     ·磁分离时间对免疫磁捕获效率的影响第44-45页
     ·对1mL 10~1~10~8CFU/mL不同浓度菌液的捕获第45页
     ·免疫磁珠特异性第45-46页
     ·杂菌存在下对免疫磁珠捕获目标菌的影响第46页
     ·在实际样本中的捕获第46-47页
   ·讨论第47-48页
第四章 结合免疫磁珠分离富集的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第48-58页
   ·材料与仪器第49页
     ·菌株第49页
     ·主要材料和仪器设备第49页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配制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2页
     ·胶体金的制备第49-50页
     ·胶体金的标记第50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卡的组装第50-51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卡的评价第51页
     ·结合磁分离富集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第51-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胶体金颗粒分析第52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特异性第52-54页
     ·试纸条阴性样品的检测第54-55页
     ·结合磁分离富集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第55-57页
   ·讨论第57-58页
第五章 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第58-65页
   ·材料与仪器第58-59页
     ·菌株第58页
     ·主要材料和仪器设备第58页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配制第58-59页
   ·实验方法第59-60页
     ·确定胶体金试纸条读数时间第59页
     ·测试胶体金试纸条读取仪的稳定性第59页
     ·测试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稳定性第59页
     ·绘制胶体金试纸条定量检测标准曲线第59页
     ·试纸条定量测定值和平板计数结果的符合率第59-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3页
     ·胶体金试纸条读取时间的确定第60-61页
     ·胶体金试纸条读取仪的稳定性测试第61页
     ·胶体金试纸条稳定性测试第61-62页
     ·胶体金试纸条定量检测标准曲线第62-63页
     ·试纸条定量测定值和平板计数结果的比较第63页
   ·讨论第63-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66页
     ·大肠杆菌O157:H7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第65页
     ·大肠杆菌O157:H7免疫磁珠分离富集方法的建立第65页
     ·结合免疫磁分离富集的大肠杆菌O157:H7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第65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第65-66页
   ·展望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附录1 菌种目录第74-76页
附录2 仪器设备第76-77页
附录3 试剂药品第77-79页
个人介绍第7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鄱阳湖湿地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水文过程变化的响应
下一篇:槲皮素键合硅胶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制备、表征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