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11页 |
1 引言 | 第11-3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 第16页 |
·最优化模型 | 第16页 |
·结构性变化的断点识别 | 第16-17页 |
·稳定性检验 | 第17页 |
·理论综述 | 第17-28页 |
·菲利普斯曲线 | 第17-20页 |
·货币政策规则 | 第20-25页 |
·宏观金融模型 | 第25-2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8-32页 |
2 我国通货膨胀动态特征的典型事实:基于波动性和持续性的分析 | 第32-41页 |
·我国通货膨胀动态的典型特征 | 第32-34页 |
·通货膨胀持续性的成因 | 第34-36页 |
·通货膨胀持续性的测度 | 第36-38页 |
·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实证分析 | 第38-40页 |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40-41页 |
3 我国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产出缺口估计及其适用性 | 第41-52页 |
·引言 | 第41页 |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框架 | 第41-46页 |
·前瞻式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 第42-45页 |
·混合式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 第45-46页 |
·产出缺口估计及其他数据和变量的选取和处理 | 第46-49页 |
·产出缺口的测度 | 第46-48页 |
·单位劳动成本 | 第48-49页 |
·通货膨胀率 | 第49页 |
·经验分析 | 第49-51页 |
·结论和政策涵义 | 第51-52页 |
4 我国通货膨胀的波动性与泰勒规则 | 第52-58页 |
·泰勒规则及其扩展形式 | 第52-53页 |
·数据处理及相关检验 | 第53-55页 |
·数据选取 | 第53-54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54-55页 |
·结构变化的断点识别 | 第55页 |
·实证检验结果 | 第55-56页 |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6-58页 |
5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偏好与效率 | 第58-67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货币政策目标偏好模型 | 第59-62页 |
·宏观经济结构与货币政策 | 第59页 |
·货币政策目标损失函数 | 第59-60页 |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泰勒规则的比较 | 第60-61页 |
·货币政策政策偏好 | 第61-62页 |
·数据处理和经验分析 | 第62-65页 |
·数据选取及处理 | 第62-63页 |
·经验分析 | 第63页 |
·稳定性检验 | 第63-65页 |
·结构性变化的断点识别 | 第65页 |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65-67页 |
6 我国的利率期限结构与货币政策:宏观金融分析视角 | 第67-76页 |
·引言 | 第67-69页 |
·收益率曲线模型 | 第69-71页 |
·收益率曲线 | 第69-71页 |
·宏观收益率曲线模型 | 第71页 |
·模型估计与预测 | 第71-74页 |
·货币政策与利率期限结构的经验分析 | 第74-75页 |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75-76页 |
7 治理通货膨胀的成本:牺牲率的分析视角 | 第76-87页 |
·引言 | 第76-77页 |
·牺牲率的测度方法 | 第77-83页 |
·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 第77-78页 |
·特定周期法 | 第78-79页 |
·SVAR方法 | 第79-83页 |
·我国牺牲率的经验分析 | 第83-86页 |
·数据选取及处理 | 第83-84页 |
·我国牺牲率的测度 | 第84-86页 |
·结论和政策含义 | 第86-87页 |
8 持续性加权核心通货膨胀的测度及其货币政策涵义 | 第87-99页 |
·引言 | 第87-89页 |
·核心通货膨胀的内涵与测度方法 | 第89-91页 |
·持续性加权核心通货膨胀的测度方法 | 第91-93页 |
·自回归 | 第92-93页 |
·均值回归 | 第93页 |
·我国持续性加权核心通货膨胀的测度 | 第93-98页 |
·通货膨胀成分的权重 | 第94-96页 |
·持续性加权核心通货膨胀的特征 | 第96-97页 |
·持续性加权核心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 第97-98页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98-99页 |
9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内涵及其应用 | 第99-111页 |
·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与名义锚 | 第99-102页 |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设计 | 第102-107页 |
·价格指数 | 第102-103页 |
·目标的取值 | 第103-104页 |
·时间跨度 | 第104页 |
·目标点和目标区间及对偏离目标的调整 | 第104-105页 |
·信息变量和中间目标 | 第105-106页 |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 第106-107页 |
·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过渡的操作与政策搭配 | 第107-109页 |
·引入新的货币政策的名义锚的必要性 | 第107-108页 |
·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时机 | 第108页 |
·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步骤 | 第108-109页 |
·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建议 | 第109-111页 |
10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11-115页 |
·主要结论 | 第111-113页 |
·研究展望 | 第113-11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0页 |
后记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