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草果研究概述 | 第9-13页 |
·草果的基源植物 | 第9页 |
·草果的植物形态 | 第9页 |
·草果的功效和处方 | 第9-10页 |
·草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0-11页 |
·草果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第11-13页 |
·超临界 CO_2 萃取技术在挥发油提取中的应用概述 | 第13-17页 |
·挥发油的组成 | 第13页 |
·超临界 CO_2 萃取的技术原理 | 第13-14页 |
·超临界 CO_2 萃取技术在挥发油提取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超临界 CO_2 萃取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 第15-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3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材料与菌种 | 第18页 |
·试验仪器 | 第18-19页 |
·试剂 | 第19-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30页 |
·挥发油的鉴别 | 第20页 |
·水蒸气蒸馏法优化草果挥发油提取工艺 | 第20-21页 |
·超临界 CO_2 萃取法优化草果挥发油提取工艺 | 第21-22页 |
·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 CO_2 萃取法所得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 第22-25页 |
·草果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 | 第25-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48页 |
·挥发油的鉴别 | 第30页 |
·水蒸气蒸馏法优化草果挥发油提取工艺 | 第30-35页 |
·粉碎粒度对草果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水料比对草果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 第31页 |
·浸泡时间对草果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蒸馏时间对草果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草果挥发油提取工艺 | 第33-34页 |
·绘制响应面方程 | 第34-35页 |
·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 第35页 |
·超临界 CO_2 萃取法优化草果挥发油提取工艺 | 第35-40页 |
·萃取压力对草果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萃取温度对草果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 第36页 |
·CO_2 流量对草果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萃取时间对草果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草果挥发油提取工艺 | 第38-39页 |
·绘制响应面方程 | 第39-40页 |
·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 第40页 |
·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 CO_2 萃取法所得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 第40-41页 |
·草果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 | 第41-48页 |
·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 第41-44页 |
·模拟防霉试验 | 第44-45页 |
·抗炎作用 | 第45-46页 |
·对小鼠胃排空的作用 | 第46页 |
·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 | 第46页 |
·抗辐射诱变 | 第46-48页 |
5 讨论 | 第48-51页 |
·不同提取方法对草果挥发油提取的影响 | 第48页 |
·不同提取因素对草果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GC 法比较 SD 和 SFE-CO_2 法所得草果挥发油的成分 | 第49页 |
·草果挥发油抑菌防霉作用的研究 | 第49-50页 |
·草果挥发油抗炎作用的研究 | 第50页 |
·草果挥发油对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的作用 | 第50页 |
·马勃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对试验的影响 | 第50-51页 |
6 结论 | 第51-53页 |
·水蒸气蒸馏法优化草果挥发油提取工艺 | 第51页 |
·超临界 CO_2 萃取法优化草果挥发油提取工艺 | 第51页 |
·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 CO_2 萃取法所得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 第51页 |
·草果挥发油体外抑菌、模拟防霉试验研究 | 第51页 |
·草果挥发油抗炎作用试验研究 | 第51-52页 |
·草果挥发油对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的影响研究 | 第52页 |
·草果挥发油抗辐射诱变作用的研究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附图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