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部分引言 | 第10-13页 |
1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中药煮散颗粒的优势 | 第10页 |
·泽泻制成现代饮片-煮散颗粒的代表性 | 第10页 |
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中药传统的用药形式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中药饮片的改善形式——中药煮散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中药其他新型饮片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3 课题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第二部分 泽泻煮散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13-28页 |
1.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13-14页 |
·仪器 | 第13页 |
·试药 | 第13-14页 |
2. 试验方法和结果 | 第14-27页 |
·药材的鉴定 | 第14页 |
·泽泻煮散颗粒粉末粒度的筛选 | 第14-21页 |
·泽泻煮散颗粒制备成型加水量的考察 | 第21-22页 |
·泽泻煮散颗粒干燥时间的考察 | 第22-23页 |
·泽泻煮散颗粒吸湿性试验及临界相对湿度(CRH)的考察 | 第23-25页 |
·泽泻煮散颗粒流动性的考察 | 第25-26页 |
·泽泻煮散颗粒制备工艺验证试验 | 第26-27页 |
3.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泽泻煮散颗粒煎煮工艺的研究 | 第28-32页 |
1.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28-29页 |
·仪器 | 第28页 |
·试药 | 第28-29页 |
2. 试验方法和结果 | 第29-31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9页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评价指标的测定 | 第29-30页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验证试验 | 第31页 |
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部分 泽泻煮散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 第32-42页 |
1.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32页 |
·仪器 | 第32页 |
·试药 | 第32页 |
2. 试验方法和结果 | 第32-39页 |
·命名 | 第32页 |
·来源 | 第32-33页 |
·制法 | 第33页 |
·性状 | 第33页 |
·鉴别 | 第33-34页 |
·检查 | 第34-35页 |
·含量测定 | 第35-38页 |
·性味归经 | 第38页 |
·功能主治 | 第38页 |
·用法用量 | 第38页 |
·规格 | 第38-39页 |
·贮藏 | 第39页 |
3 泽泻煮散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 第39-41页 |
·来源 | 第39页 |
·制法 | 第39页 |
·性状 | 第39页 |
·鉴别 | 第39-40页 |
·检查 | 第40页 |
·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性味归经 | 第41页 |
·功能主治 | 第41页 |
·用法用量 | 第41页 |
·规格 | 第41页 |
·贮藏 | 第41页 |
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部分 泽泻煮散颗粒与传统饮片的化学对比性研究 | 第42-48页 |
1.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42-43页 |
·仪器 | 第42页 |
·试药 | 第42-43页 |
2. 试验方法和结果 | 第43-47页 |
·煎出曲线的比较 | 第43-45页 |
·泽泻煮散颗粒和传统饮片间剂量关系研究 | 第45-47页 |
3.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部分 泽泻煮散颗粒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48-52页 |
1.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48-49页 |
·仪器 | 第48页 |
·试药 | 第48-49页 |
2. 初步稳定性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49-51页 |
·试验方法 | 第49页 |
·考核项目 | 第49页 |
·试验结果 | 第49-51页 |
3.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七部分 结论 | 第52-53页 |
第八部分 讨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综述 | 第58-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置部分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