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1章 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的关系 | 第8-19页 |
·劳动争议及其解决机制 | 第8-13页 |
·劳动争议的含义 | 第8-10页 |
·我国劳动争议的特征及与民事争议的区别 | 第10-12页 |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 第12-13页 |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各自特点 | 第13-16页 |
·劳动争议仲裁的特点 | 第13-15页 |
·劳动争议诉讼的特点 | 第15-16页 |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 | 第16-19页 |
·法律规定上的衔接 | 第16-17页 |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合理衔接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第2章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衔接不畅的原因 | 第19-28页 |
·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程序方面 | 第19-24页 |
·效力方面 | 第24-25页 |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不畅的原因 | 第25-28页 |
·立法上的原因 | 第25-26页 |
·司法解释的影响 | 第26页 |
·制度衔接本身存在缺陷—诉讼不审查仲裁裁决 | 第26-28页 |
第3章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合理衔接的建议 | 第28-38页 |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合理衔接的理论研究 | 第28-32页 |
·国内学术界关于解决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问题的争论 | 第28-30页 |
·域外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关系的比较 | 第30-31页 |
·对我国现有模式的启示 | 第31-32页 |
·重构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的价值取向 | 第32-34页 |
·程序公正 | 第33页 |
·程序效益 | 第33页 |
·二者关系 | 第33-34页 |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合理衔接的构建设想 | 第34-38页 |
·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 | 第34页 |
·组织机构上的构建设想—建立劳动审判庭 | 第34页 |
·程序设定上的构建设想 | 第34-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