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城市滨河景观要素整合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插图索引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城市滨河区景观及要素整合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6-17页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城市滨河区景观要素整合支撑理论第19-22页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9-20页
   ·景观设计学理论第20页
   ·城市设计学与公共空间理论第20-22页
第3章 我国城市滨河区景观要素现状和存在问题第22-29页
   ·国内外滨河区及其景观发展简史第22-25页
     ·国内滨河区及其景观的发展状况第22-24页
     ·国外滨河区及其景观的发展状况第24-25页
   ·当前城市滨河区在景观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5-29页
     ·整体层面城市滨河区景观安全格局破碎化严重第25-27页
     ·中观层面滨河区景观物质要素零散、分裂第27-28页
     ·大量文化遗址、工业废弃地、生态系统等景观要素被忽略或错位使用第28-29页
第4章 城市滨河区景观要素特征分类第29-44页
   ·宏观层面基于景观生态学概念的景观要素第29-30页
     ·斑块(Patch)第29页
     ·廊道(Corridor)第29-30页
     ·基质(matrix)第30页
   ·中观层面基于城市设计学概念的景观要素第30-41页
     ·自然景观要素第31-35页
     ·人文景观要素第35-41页
   ·其他类型的要素分类第41-44页
第5章 城市滨河区景观要素整合策略第44-61页
   ·滨河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第44-45页
     ·河流形态与城市结构第44页
     ·滨河区与城市功能第44-45页
   ·城市滨河区景观要素整合原则第45-47页
     ·整体优化原则第45页
     ·开放共享原则第45页
     ·安全亲水原则第45-46页
     ·指示可达性原则第46-47页
     ·综合生态原则第47页
   ·城市滨河区景观要素整合措施第47-58页
     ·宏观层面建构景观要素整体空间与结构第48-51页
     ·中观层面滨河景观要素的空间复合第51-58页
     ·小结第58页
   ·城市滨河区景观开发趋势探讨第58-61页
     ·基于环境生态保护的开发第58-59页
     ·基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第59页
     ·基于重塑城市文脉的开发第59页
     ·基于协调城市整体景观的开发第59-61页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地域性博物馆的建构表现
下一篇:湘西地区传统商业街空间环境营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