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抗差最小二乘法的谐波状态估计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谐波状态估计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谐波状态估计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 ·谐波的产生 | 第10-11页 |
| ·谐波源类型 | 第11页 |
| ·谐波状态估计的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 ·谐波状态估计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谐波状态估计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 ·谐波状态估计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 第14-15页 |
| ·抗差最小二乘法及其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本课题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 第2章 谐波状态估计技术基础 | 第17-23页 |
| ·谐波状态估计框图 | 第17页 |
| ·相测量量技术 | 第17-19页 |
| ·谐波测量系统 | 第17-19页 |
| ·相测量量的特点 | 第19页 |
| ·可观测性分析 | 第19-20页 |
| ·系统可观性定义 | 第19页 |
| ·代数可观 | 第19-20页 |
| ·拓扑可观 | 第20页 |
| ·谐波状态估计方法 | 第20-21页 |
| ·最小方差估计法 | 第20页 |
| ·极大似然估计法 | 第20-21页 |
| ·极大验后估计法 | 第21页 |
| ·最小二乘估计法 | 第21页 |
| ·谐波源定位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谐波状态估计的数学模型 | 第23-28页 |
| ·谐波状态估计的测量方程 | 第23-24页 |
| ·测量相量 | 第23页 |
| ·支路测量方程 | 第23-24页 |
| ·谐波状态估计的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 ·电压测量方程 | 第25页 |
| ·支路电流测量方程 | 第25页 |
| ·零注入测量方程 | 第25-26页 |
| ·变换测量方程 | 第26页 |
| ·谐波状态估计的测量方程编号 | 第26-27页 |
| ·谐波状态估计测量的基本特点 | 第26-27页 |
| ·谐波测量编号的基本规则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4章 抗差最小二乘法 | 第28-48页 |
| ·谐波状态估计测量数据 | 第28页 |
| ·抗差最小二乘法 | 第28-30页 |
| ·常用误差分布 | 第30-35页 |
| ·正态分布 | 第30-31页 |
| ·Laplace分布 | 第31-32页 |
| ·Huber分布 | 第32-34页 |
| ·混合正态分布 | 第34页 |
| ·有界误差分布 | 第34-35页 |
| ·等价权原理 | 第35-42页 |
| ·等价权定义 | 第35-38页 |
| ·常用极值函数和权因子 | 第38-42页 |
| ·几何解释 | 第42-43页 |
| ·Huber估计 | 第42页 |
| ·IGG方案 | 第42-43页 |
| ·结构空间抗差 | 第43-46页 |
| ·解算抗差最小二乘法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算例和仿真 | 第48-69页 |
| ·简单算例和仿真 | 第48-63页 |
| ·谐波状态估计测量 | 第48-49页 |
| ·建立数学模型 | 第49页 |
| ·MATLAB仿真结果 | 第49-62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 ·IEEE14算例仿真 | 第63-68页 |
| ·谐波状态估计测量 | 第63-64页 |
| ·建立数学模型和MATLAB仿真 | 第64-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