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基于油田压裂微地震监测的震相识别与震源定位方法研究

提要第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第9-15页
     ·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简述第9-11页
     ·国外微地震监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4页
     ·国内微地震监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15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第15-18页
第二章 微地震震源定位原理第18-30页
   ·引言第18页
   ·微地震探测理论基础第18-19页
     ·摩尔-库伦理论第18-19页
     ·断裂力学准则第19页
   ·监测方法比较第19-23页
     ·井下监测方法第19-20页
     ·地面监测方法第20-21页
     ·井中-地面联合监测方式第21-23页
   ·震源求解方法第23-27页
     ·基于天然地震定位的微地震监测方法第23-27页
     ·基于勘探地震震源定位方法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30页
第三章 微地震有效事件识别技术第30-42页
   ·引言第30页
   ·常用震相识别方法第30-35页
     ·时域分析法第30-32页
     ·频域分析法第32-34页
     ·模式识别方法第34-35页
     ·震相识别方法总结第35页
   ·分类识别方法第35-40页
     ·分类学习方法研究第35-39页
     ·分类识别算法总结和比较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基于改进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微地震事件识别方法第42-68页
   ·引言第42页
   ·贝叶斯网络分类器第42-45页
     ·贝叶斯网络介绍第42-44页
     ·贝叶斯分类相关知识第44-45页
   ·改进的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第45-53页
     ·朴素贝叶斯分类介绍第45-48页
     ·频率估计算法第48-50页
     ·判别频率估计算法第50-53页
   ·实验设计与结果比较第53-59页
     ·实验平台与设计方案第53-55页
     ·实验结果第55-59页
   ·判别频率估计算法在微地震事件识别中的应用第59-66页
     ·基本原理第59页
     ·地震数据集来源第59-60页
     ·实验结果第60-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基于震幅叠加法的微地震震源定位研究第68-102页
   ·引言第68页
   ·微地震监测系统介绍第68-74页
     ·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第68-71页
     ·GPS定位原理说明第71-72页
     ·微震监测施工设计第72-74页
   ·逆时偏移原理第74-78页
     ·逆时偏移法的基本原理第74-75页
     ·逆时偏移在地下绕射点的成像第75-78页
   ·震幅叠加法震源定位第78-84页
     ·震幅叠加法基本原理第78-80页
     ·震源位置定位第80-84页
   ·弹性波有限差分正演模拟第84-91页
     ·有限差分理论介绍第84-86页
     ·波动方程有限差分形式第86-90页
     ·数值计算效果实例第90-91页
   ·震源定位数值模拟第91-100页
     ·大量检波器定位实验第91-95页
     ·少量检波器定位实验第95-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野外试验与分析第102-116页
   ·引言第102页
   ·实验总体设计第102-105页
     ·实验设备第102-103页
     ·实验设计第103-10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5-114页
     ·实验数据第105-108页
     ·结果分析第108-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16-120页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116-118页
   ·现有问题及未来展望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0页
作者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摘要第133-137页
Abstract第137-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中条山北段古元古代铜矿成矿作用
下一篇:新型多孔有机骨架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