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褶伞菌论文

草菇水溶性糖的制备及其体外益生元效应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食用菌益生元效应的研究进展第9-12页
     ·益生元的定义及其种类第9页
     ·食用菌益生元效应的物质基础第9-10页
     ·食用菌益生元效应的作用机理第10-11页
       ·促进益生菌生长和产酸第10页
       ·抑制肠道病原菌第10-11页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第11页
     ·食用菌益生元功效的开发利用第11-12页
   ·草菇的研究概况第12-15页
     ·草菇的生物学特性第12-13页
     ·草菇的营养与药用价值第13页
     ·草菇的保鲜与加工现状第13-15页
       ·草菇采后保鲜的研究第13-15页
       ·草菇生产加工现状第15页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5-1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草菇水溶性总糖提取工艺研究第17-27页
   ·材料第17-18页
     ·材料第17页
     ·试剂第17页
     ·仪器第17-18页
   ·方法第18-21页
     ·总糖含量的测定第18-19页
       ·测定波长的选择第18-19页
       ·标准曲线的制定第19页
       ·样品含量的测定第19页
     ·还原糖含量测定第19-20页
       ·DNS试剂的配制第19-20页
       ·标准曲线的制定第20页
       ·样品含量的测定第20页
     ·主要成分的测定第20-21页
       ·水分含量的测定第20页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0页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第20-21页
       ·灰分含量的测定第21页
       ·总糖含量的测定第21页
       ·粗多糖含量的测定第21页
     ·草菇水溶性糖的提取第21页
     ·总糖得率的计算第21页
     ·统计分析第21页
   ·结果与讨论第21-26页
     ·草菇主要成分分析第21-22页
     ·不同提取条件对总糖得率的影响第22-24页
       ·固液比对总糖得率的影响第22-23页
       ·温度对总糖得率的影响第23页
       ·时间对总糖得率的影响第23-24页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4-25页
     ·提取次数对总糖得率的影响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草菇多糖的分离纯化第27-41页
   ·材料第27-28页
     ·材料第27页
     ·试剂第27页
     ·仪器第27-28页
   ·方法第28-31页
     ·草菇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第28页
     ·脱蛋白方法的研究第28-30页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8-29页
       ·多糖含量的测定第29页
       ·脱蛋白效果评价第29页
       ·脱蛋白方法的比较第29-30页
     ·活性炭脱色脱色第30页
       ·脱色效果的评价第30页
       ·活性炭脱色条件的确定第30页
     ·除去小分子水溶性杂质第30页
     ·理化性质分析第30-31页
       ·溶解性第30页
       ·Molish反应第30-31页
       ·碘-碘化钾反应第31页
       ·双缩脲反应第31页
       ·多糖含量的测定第31页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31页
     ·凝胶层析分离第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脱蛋白方法比较第31-35页
       ·Sevag法脱蛋白第31-32页
       ·三氯乙酸脱蛋白第32-33页
       ·酶法脱蛋白第33-34页
       ·酶法-Sevag法脱蛋白第34页
       ·四种脱蛋白方法的比较第34-35页
     ·脱色条件的确定第35-39页
       ·活性炭类型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第35页
       ·活性炭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第35-36页
       ·脱色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第36-37页
       ·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第37页
       ·草菇多糖脱色工艺的优化第37-39页
       ·正交实验的验证第39页
     ·理化性质初探第39-40页
       ·理化性质第39页
       ·凝胶层析分离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草菇功能性低聚糖的分离纯化第41-49页
   ·材料第41-42页
     ·材料第41页
     ·试剂第41页
     ·仪器第41-42页
   ·方法第42-44页
     ·低聚糖的提取与分离第42页
     ·发酵去除单糖第42-43页
       ·菌种的活化第42页
       ·发酵除去单糖第42页
       ·色谱条件第42-43页
     ·大孔树脂层析第43页
       ·树脂预处理第43页
       ·树脂筛选第43页
       ·动态吸附第43页
       ·树脂的再生第43页
     ·活性炭脱色第43页
     ·离子交换树脂层析第43-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48页
     ·发酵去除单糖第44-45页
     ·大孔树脂粗分第45-47页
       ·静态吸附试验第45-47页
       ·动态吸附实验第47页
     ·活性炭脱色第47页
     ·离子交换层析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草菇多糖和低聚糖体外益生元效应研究第49-58页
   ·材料第49-50页
     ·材料与菌种第49页
     ·试剂第49页
     ·仪器第49页
     ·培养基第49-50页
   ·方法第50-51页
     ·菌种活化第50页
     ·草菇多糖水解物的制备第50页
     ·发酵培养基制备第50页
     ·体外促生长实验第50页
     ·生长曲线及pH变化曲线的测定第50-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57页
     ·草菇多糖对增殖效应的影响第51-52页
     ·草菇多糖酸水解物对增殖效应的影响第52-53页
     ·草菇低聚糖对增殖效应的影响第53-55页
     ·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结论第58页
   ·问题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省稻农应用水稻农业技术的行为研究
下一篇:毛竹扩张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分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