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本文的写作意义 | 第8-9页 |
(二)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三)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 国外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内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四) 中国艺术品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 第11-13页 |
一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中的天价问题 | 第13-17页 |
(一) 持续走高的国画市场 | 第13-14页 |
(二) 当“爱国主义”被利用——解析圆明园兽首事件 | 第14-17页 |
二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中的炒家问题 | 第17-22页 |
(一) 炒家的身份构成 | 第17-18页 |
(二) 炒家的炒作手段 | 第18-19页 |
(三) 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海外炒家群体 | 第19-22页 |
1. 中国的知名画家们真的赚到大钱了么? | 第19-20页 |
2. 海外炒家市场运作的两个阶段 | 第20页 |
3. 海外艺术基金会的运作方式(以尤伦斯基金会为例) | 第20-22页 |
三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中的拍卖问题 | 第22-27页 |
(一) 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起步与迅速发展 | 第22页 |
(二) 拍假——指鹿为马,以次充好 | 第22-24页 |
(三) 假拍——逢场作戏,虚假繁荣 | 第24-25页 |
(四) 只赚不赔,看拍卖公司的各种费用 | 第25-27页 |
四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中的专家问题 | 第27-37页 |
(一) 无法认祖归宗的“元青花” | 第27-29页 |
(二) 屡屡“打眼”的专家们 | 第29-31页 |
(三) 专家的良知哪去了? | 第31-37页 |
1. “鉴宝”火了,专家“发了” | 第31-32页 |
2. 迷惑双眼的“金缕玉衣” | 第32-35页 |
3. 深陷舆论漩涡的大师之子 | 第35-37页 |
五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中的造假问题 | 第37-45页 |
(一) 高仿之都,景德镇 | 第37-39页 |
(二) 假画背后的庞大市场 | 第39-45页 |
1. 剖析假画的创作者——“鬼手” | 第39-41页 |
2. 各具特色的假画市场 | 第41-45页 |
六 解决之道与最后的思考 | 第45-57页 |
(一) 解决乱象的根本:以法律为依据,以体系为保障 | 第45-46页 |
(二) 规范“二级市场机制”,遏制价格虚高与市场泡沫 | 第46-48页 |
(三) 谁赶走了尤伦斯?——看中国官方与外国炒家的博弈 | 第48-50页 |
(四) 拍卖乱象的核心所在 | 第50-51页 |
(五) 谁来约束这些专家? | 第51-53页 |
(六) 中国艺术品市场“热”过头了么? | 第53-54页 |
(七) 谁是最后的赢家?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